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四百三十五章 原来我们是来听课的!这怎么办?只能低调了!(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四百三十五章 原来我们是来听课的!这怎么办?只能低调了!(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最终求函数关系,γ的单一值也很重要的,代入到式3,就可以再得出和β的关系……”

  “问题不就变简单了?”

  “……”

  他们惊讶的讨论着,忽然感觉有些不对劲。

  怎么就到这一步了?

  这不就等于问题解决了一半儿以上吗?难题变得简单了很多,再继续下去……不就解决了?

  有些明白过来的人,表情明显变得很奇怪,他们还是继续跟着去理解。

  王浩没有任何停顿。

  在进行到这一步的时候,灵感值已经超过90点,而且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向,顺着继续做解析就好了。

  他就继续做起了解析,就像是给学生讲课一样,还一边不断地讲解,第三个白板又写满了。

  当一个新白板搬上来的时候,他直接在白板上,把前面的内容总结成了一个简化方程组,“从开始到现在,关系已经梳理的很清楚了。”

  “大家来看,这个简化方程组……”

  “题目的难度很高,但是,多想想总能想到解决方法的……”

  “我们继续……”

  其实根本不用继续了。

  有难度的部分都已经解决,剩下的即便是让张志强上,他都能顺着思路得出答桉。

  区别,只是时间而已。

  王浩的解题速度非常快,因为研究已经完成了,灵感值超过了100点,他也不再继续做讲解,就直接开始写起了答桉。

  在用掉第四个白板以后,他终于列出了动力、高度、速度等几个未知数之间的函数关系。

  这就是结果。

  等写完了结果以后,王浩面对众人微笑道,“大家看,这样就完成了解题。所以面对难题的时候,只要多想想,总能解决……”

  “……”

  “……”

  会议室里的人表情都有些麻木。

  他们最开始觉得是王浩碰到了问题,就让他们一起做研究,结果听了一个多小时,问题就已经解决了?

  这是王浩的新成果?

  是在给他们讲课?

  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小,最少让他们懂了很多偏微分方程的解题方法,但是……怎么感觉有点不对劲啊?

  怎么就变成上课了?

  陈蒙檬、张志强、罗大勇等人可不这么想,他们都很清楚题目是周老师拿过来的。

  结果王浩这么快就解决了?

  还顺带给他们讲 他们讲解了一堂复杂偏微分方程课!

  “这家伙到底是什么脑子?”

  “这么难的题……”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我一定不相信。”

  “不过,让我们来是干什么啊,只是听课?我怎么感觉怪怪的……”

  “不是听课。”

  张志强深吸一口气,语气确凿的说道,“我感觉,这家伙让咱们都过来,就是看他装x的!”

  ……

  周老师用手机拍了白板上的数学内容,就带着‘解题过程和答桉’踏上了返程之路。

  一路上,他脑子都有点懵。

  即便是再高估王浩的能力,他也没有想到如此复杂的问题,只是一个多小时就解决了。

  动力组的专家们,花了两个多星期做研究都没有成果。

  王浩……

  一个多小时?

  周老师带着震惊回到了实验基地,第一时间就找到阮兴平说道,“他就像是解决一个简单数学问题。”

  “思路一直很清晰,从头到尾的写答桉,仿佛最开始就知道该怎么求解……”

  “他还顺便给一群教授上了堂课,还包括保罗菲尔、丁志强、罗大勇这些人……”

  “……”

  阮兴平感觉像是听了个笑话,他很清楚解决动力平衡问题有多难,但也不能完全不相信。

  周老师确实没用多长时间。

  他只能带着疑惑看起了内容,还叫来其他人一起跟着分析,结果发现短时间很难做出判断。

  这主要是因为解题过程很复杂。

  王浩花了一个多小时做讲解,他的讲解非常的精细,再加上《教学的回馈》的理解加成,才让会议室的人能跟上思路。

  动力组就不一样了。

  他们是看着内容再去理解。

  另外,他们的平均水平相对也差一些。

  梅森数实验室中,能有资格参与王浩研究的人,每一个拿出来都可以说是精英,即便是相对差一些的张志强,也是名校博士毕业,再加上这么多年做数学计算机方向的研究,水平自然就差不了太多。

  张志强放在动力组,怎么也能是中上水平。

  所以动力组的人想理解过程,还是需要不少时间的,他们就干脆从结果入手,以结果对照实验数据。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