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五百八十三章 证实宇宙膨胀!技术研究,钱宏宇:真的行吗?(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五百八十三章 证实宇宙膨胀!技术研究,钱宏宇:真的行吗?(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

  数据分析工作基本上已经完成,但完成的也只是和雷达研究所合作的分析项目而已。

  技术研究,也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他们在数据上找到了规律,可以确定发现了一种新的物理现象,再结合实验,可以说是对于宇宙膨胀进行了证明,但引力场技术的研究并没有直接性的进展。

  王浩就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引力场技术上,他找到了沈会明说起下一步工作。

  “你们完成下一步的测定就可以结束了。”

  “我们已经找到了数据的规律,可以确定发现了特殊的辐射点,按照计算来说应该是一种低强度,低频率波动的特殊辐射波。”

  “从数据上来看,辐射波的强度并不弱,应该可以制造出设备,进行准确的测定。”

  “所以下一步工作,就是对于这种辐射进行详细的测定。”

  沈会明听罢也非常的惊讶,他还以为工作需要持续很久,没有想到这么快就完成了数据分析。

  他认真道,“王院士,我要看看结果,然后对于数据和实验进行仔细对比分析。”

  “没问题。”

  沈会明很快看了结果。

  他就是专门做辐射测定实验的,仔细看了凸点的规律性数据以后,就差不多了解了具体的波段区间。

  下一步工作就是进行详细测定了。

  测定的数据包括辐射的频率、强度,甚至是波形,以及其他可能存在特殊特性。

  只要能够成功的锁定辐射频段区域,就能够针对制造直接检测设备,从而进行直接性的测定。

  王浩特别提醒了一句,“你在研究的时候要注意一点,我们所测定的数据是常规辐射波,但常规的辐射波也有可能是一阶波的散射。”

  “如果出现什么数据问题,一定要告诉我。”

  当有了足够多的数据以后,计算就能够精确的更详细的区间,后续的测定工作就会非常的顺利。

  大概过了一个星期左右,沈会明团队已经测定到了足够多的数据。

  在把数据提交上来以后,王浩带着研究组就一起进行分析,首先是把新物理发现的可信度提升到了5σ。

  之后又对新数据进行了详细的计算。

  研究组所有人都参与了计算工作,最终也得到了辐射波的具体的频率、波长等数据,王浩召开了一次总结会议,确定把新型的辐射波称之为‘空间微波’,简称空间‘s波’。

  接下来就交代了下一步的工作,沈会明团队负责s波检测设备的研究。

  再下一步,则是利用s波检测设备辅助研究引力场技术。

  如果所制造出的s波检测设备的精度足够高,就可以分区域进行详细的测定来判断s波的具体来源,以此就能够确定引力场设备底层构架具体是哪一部分发挥作用。

  这是整体的研究路线。

  王浩倒是觉得s波的研究,主要还是为理论提供支持,至于引力场技术的研究,s波设备后续会发生作用。

  现在没有太大的用处。

  在纯技术的研究领域上,他完全可以自己带领团队一步一步的去探索。

  在对于s波有了充分的了解以后,引力场技术研究任务的灵感值也提升了很多。

  【任务三】

  【研究项目名称:以β-cwy-137为基础提升引力场强度。】

  【灵感值:91。】

  灵感值达到了91点,距离100点已经不远了。

  他们可以只围绕设备底层构架来进行研究,方法就是提出各种方案去进行分析。

  现在设备的底层构架依旧非常复杂,但拿掉了中心的三个模块以后,应可以确定起作用的是两侧互相对应的同向电流。

  以此为基础进行研究,方向已经非常明确了。

  研究组的主要研究模式回归常态,王浩开始不断的召开研究讨论会议,让每个人提出底层构架改善方案。

  然后,慢慢进行完善。

  当研究方式回归常规模式以后,也让好多参与研究的人心态发生了转变。

  比如,何毅。

  何毅的脸上重新带上了笑容,他觉得非常适应王浩这种研究方式。

  这个模式就感觉技术很快就要提升了。

  钱宏宇的心态截然不同。

  他对于王浩的研究方式是一头雾水,很多时候确定一项底层构架的改变,好像就是王浩一个人做决定。

  至于为什么这样去改变,根本就没有清晰的解释了。

  钱宏宇顿时又出现了迷茫。

  这样,真的行吗?

  讨论会召开了一次又一次,做出各种各样的分析,但不进行直接性的实验研究,真的能提升技术吗?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