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一百四十九章 NS方程研究以及陈省身数学奖(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百四十九章 NS方程研究以及陈省身数学奖(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他说完补充一句,“等你买了以后放在我这边就可以了,我们一起喝。”

  张志强的表情定在脸上,他再次体会到了朱萍的感觉。

  这家伙,好欠揍啊!

  ……

  办公室的生活并没有因为来了新人而改变,每个人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学习和研究。

  王浩也是一样。

  他正式投入到了NS方程的研究中,并不是要直接解决NS方程的难题,而是朝着这个方向去研究。

  NS方程是一个大方向,和流体力学直接相关。

  流体力学,可以简单理解为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流体研究,而NS方程就是牛顿第二定律针对流体的列式。

  流体力学的应用可以说是方方面面的,包括机械、土木、化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地球物理学、海洋学、气象学、天体物理学……等等,很多学科都会用到流体力学,其中非常重要的NS方程也是应用广泛。

  王浩还没有找到第一个研究的方向。

  他当然希望直接解决最大的问题,但实际上来说,不做好基础,想要直接解决最大的问题是不可能的。

  王浩选择的研究方法,就是看一些流体力学相关的数学内容,也会看一些NS方程方向的论文。

  其中还有几篇‘证明NS方程正则性’的论文。

  那些当然是不被认可的,有些发表在了国外杂志上,也都是一些数学小杂志,甚至可以说是给钱就能发表。

  SCI中也能检索到一些论文。

  王浩仔细看了看,只能说想法很有参考意义,证明上并不完善。

  其中最有意义的一篇论文,是有关ns方程求解近似解的内容。

  这篇论文的影响力很大,因为应用非常广泛。

  ns方程以数值法求近似解,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因为很具有实用性,有很多方面都会用的。

  很简单去理解,当一个非常重要的方程不能求出精确解的时候,能够求出近似解,自然也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计算潜艇在水中的力学问题,以此参考设计潜艇的外形。

  如果无法做到得出最精确、最小受力的情况,求出近似情况也会很有价值。

  王浩大致浏览了下内容,看了一眼论文作者--苏东大学,傅春杰。

  他认真看了起来。

  ……

  苏东大学数学中心。

  傅春杰是数学中心的主任,他已经有五十二岁了,勉强够上‘老教授’的边,但他还是认为自己属于中青年群体。

  因为他想获奖,‘陈省身数学奖’。

  ‘陈省身数学奖’是非常受关注的,国内数学界公认这个奖项就是‘院士后备’。

  只要能评上陈省身数学奖,下一年就能够进入院士增选名单。

  否则没有拿到国际数学奖项,也没有国内的重量级奖项,想获得院士提名,都没有几个数学院士愿意推荐。

  此时,傅春杰正和一个老院士抱怨着,“刘院士,您说说,今年,本来我是稳稳能拿奖的,结果出来一个王浩,他才多大呀?”

  “二十多岁,什么时候拿奖不行?非要今年吗?”

  “数学会那群人,真不知道在想什么。”

  刘裕群摇头道,“不是还没确定吗?我也不知道具体是谁,但也有可能是你。”

  “而且,王浩的成果高啊,一个角谷猜想证明放出来,怎么比?”

  傅春杰当然知道自己在大成果上比不了,但他研究数学几十年,发表论文上百篇,也是有一些顶尖成果的。

  比如,对NS方程近似解的研究。

  这个研究出来以后,他都被邀请到国际数学家大会做过报告。

  傅春杰还是不满道,“角谷猜想确实有名气,但是不实用。”

  刘裕群道,“就算不谈角谷猜想,人家还有梅森素数以及阿廷猜想的研究。前一段时间,他的数学分析还登上了《自然》杂志,在大成果上,你肯定是比不了的。”

  “当然了,我们肯定主推你,但要是真的拿不到奖,也没办法。”

  “你现在的优势一个是资历高,另外就是在ns方程上的研究应用性比较强。”

  “现在,资历,说白了就没有什么用,这个东西拿出去都不敢说。”

  刘裕群的年纪大了,但还是了解当前形势的。

  如果放在几十年前,资历还是非常有用的,说从事数学研究几十年,肯定不是一个小年轻能比的。

  现在不是拼资历的时代,说一个人获奖是因为资历高,估计就会被骂‘没天赋’、‘蠢材’,而且说的还非常有道理,“你这么高的资历,为什么成果还不如人?”

  到时候,说的人名声都会臭大街。

  所以,最少明面上来说,评奖还是要看个人成果,傅春杰唯一的优势就是成果的应用价值比较高。

  现在好多的流体力学的研究,都会用到他研究出的近似求解方法。

  但是,从数学发展以及贡献上去考虑,应用价值反倒是拉分项。

  按照那些顶级数学家们的想法,应用价值?

  应用,不是做工程吗?

  数学理论研究才是最重要的,应用根本就‘工程人才’的领域,和数学研究完全不相干。

  所以,傅春杰要评上奖很难。

  陈省身数学奖,两年评选一次,一次评选两人。

  现在有三个人最有机会获奖,一个就是王浩,一个就是傅春杰,另一个则是东港大学数学系主任钟明初。

  傅春杰能和‘突然出现’的王浩拼一拼,但面对钟明初,则真是全方位被碾压。

  成果、贡献、名气、地位、资历,甚至是人脉、后台……他唯一有优势的是年纪,比钟明初大了四岁,但年龄显然只能是拉分项。

  甚至说,连钟明初都不希望傅春杰能评上奖。

  人心,是很复杂的。

  如果傅春杰评上了奖,外面传出王浩没获奖,那么钟明初就会和傅春杰一样,可能成为舆论攻击对象。

  王浩没评上?

  解决角谷猜想,马上能获得国际数学奖项的人都没评上国内的数学奖?

  那么两个获奖人是什么水平?

  有什么成果?

  到时候,钟明初和傅春杰肯定一起被质疑,即便有一些不错的成果,也会被拿来和王浩的成果做对比。

  自然,差距很明显。

  这种形势下,钟明初可能会希望傅春杰能评上奖吗?

  所以,傅春杰评奖的希望很渺茫……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