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闲暇时间,杨敛还将后世用的犁、耧车等物做了出来。大良贤师见到之后再次惊为天人。
汉代的犁十分笨重,也十分沉重,得两头牛才能拉得动犁,如果用人的话,人数需要更多,现在好了,杨敛将后世用的犁做了出来,只要一名青壮在前,一名老幼在后,两人便能耕地。
只不过,唯一的麻烦就是黄巾内部铁器储备严重不足,从汉军缴获的盔甲、武器等也在第一时间装备军中,即使有残破的兵器也会回炉重新打造,不可能打造农具。
现在黄巾众所用的农具极少是铁器,大部分还都是石器。
这让杨敛不得不重新调整前往青州的战略,原本杨敛想着先去这个时候的八百里水泊梁山,然后直接复制天龙八部中的那一套,以梁山为支起,一步一个脚印,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现今,杨敛只得改变策略,要以最快的速度到达青州,然后打通北海国来到青州东部的东来郡,因为东来郡治下的文登有青州最大的铁矿。
然后以东来郡和北海国为初始点,一点一点地做大做强,再创辉煌。立足东来郡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东来郡三面环海,可以晒制海盐。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杨敛手下可用的士卒太少了,如果可用的士卒很多,杨敛完全可以全面开花,以点带面,以面带全地占据青州,但杨敛手下人太少,满打满算只有五百士卒,两万青壮,还有近乎百万黄巾众的拖累。
就算这两万青壮都成为士卒,两万五年人看似不少,扔到青州这么大的地界,根本翻不出任何浪花来。
杨敛打开地图查看了一番,从广宗到东来得有三百多公里,还好,这总比二万五千里要好走的多,而且青州东部虽然多山,但青州的山与岭南地区的山不同,青州的山路还是挺好走的。
接下来的时间里,杨敛便是让这近乎百万黄巾众吃饱喝足,养成喝白开水的习惯,同时整备待发,待黄巾众们恢复的差不多了,身体可以承受远征了,杨敛便准备带着人离开。
离开之前,杨敛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张角听得直皱眉头。
“我本以为你会前往泰山郡,没想到道友要率众走这么远,到达青州的东头东来郡。这样一来,我们会被重重间隔,相互之间的联系就麻烦多了。”张角叹息道。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要想让士卒有战斗力,一是要吃饱,二是要有铁器。斩木为兵说的好听,木制武器和石制武器在汉军的环首刀面前,根本没有任何抵抗之力,必须要有铁,要用精钢精铁打造成兵甲和武器,才能与汉室抗衡。”
“事实已经证明,整个天下依然在士族门阀的手中,要想成就改天换地的黄巾大业,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而是一种持久的战争。”
“先前,我放走了左丰,并点醒了左丰,为的就是让汉室内部因争夺利益而斗。汉军经过这次大败,再重整旗鼓最起码得有大半年的时间,有这些时间,我相信一定能在东来占稳脚跟,只要站稳脚跟便能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道友现在要做的就是拖,能拖多久就多久,拖的越长,越对我们的黄巾大业有利,如若真要到了势不可挡的境地,道友完全可以带着心腹精锐逃走,没有了百万黄巾部众的拖累,相信道友走的很从容。”
“到时打游击战,只要道友活着,汉室的目光将始终注视在道友身上。为了黄巾大业,辛苦道友了。”杨敛一本正地开始画大饼说道。
“一切为了黄巾,道友放心,这点觉悟还是有的。”张角信誓旦旦地说。
杨敛带走百万黄巾众,对张角等人来说等于甩脱了一个巨大的包裹,到时,不论是守城还是让城别走都游刃有余。
杨敛再与张角商议了一些琐事之后,杨敛便率军出发,开始了对青州的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