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青知道赵孟启对身边人一向优容,应该能接受这个安排。
赵孟启果然点点头,“倒也不错……嗯,也好,本来我还正愁着东海公司的负责人呢,干脆就让侯涛担起来吧。”
顾青一愣,还在思考其中的关窍,侯涛自己先惊讶起来,
“呃?殿下,卑职不会做生意啊。”
“做生意有什么难的,无非就是低买高卖,不会就学,何况,东海公司生意有点不一样,让别人来,也一样要学,你先别急,今日我找你们来,也正是为了东海公司之事,先听听再说。”
随即,赵孟启把东海公司的大概构想和在座之人讲述了一遍,然后又悠悠道。
“倭人,是个十分矛盾的民族,他们总是将两种极端的性格集于一身,他们生性极其好斗而又往往能表现得很温和,勇敢成性,却又十分怯懦,貌似温顺,忠诚宽厚,却又心存叛逆,满腹怨恨,等级森严,但又不轻易服从上级,犯上作乱之事时有发生,日常时彬彬有礼,却又蛮横倨傲,骨子里保守顽固,却又真心倾慕我华夏之文明,在强权之下,又极容易适应激烈革新。”
“看起来很复杂,但简而言之,倭人其实就是强者为尊,以彼此强弱来决定展现性格哪一端。”
“倭人的政权也很复杂,有王室和朝廷,却很暗弱,基本只是个牌子,硬是要比喻的话,有些像春秋战国时的周王室,掌实权的是武士集团组成的镰仓幕府,幕府的名义首脑是征夷大将军藤原赖嗣,实际执权人却是北条家世袭,由武士担任“守护”和“地头”掌控地方。”
听完燕王的讲述,艾拾玖惊得合不拢嘴,“这倭国真够乱的,屁大点地方,事还挺多……”
“是挺乱,但又不够乱,和你们说这些,只是希望你们有个大概映像,暂时来说,和咱们关系不大,毕竟如今的北条执权依然奉行平家之时的外贸政策,与我朝算是睦邻友好,正常通商,这足够使你们在倭国打开局面了。”
华夏文明一直遥遥领先于倭国,因此倭国从来都无法抗拒来自华夏的物产,早在商周时便有与华夏通商的现象,在后来虽然倭国贸易政策和方式多有改变,但两国贸易一直存续着。
从秦汉到隋唐时,双方主要都是官方朝贡贸易,特别是白江口之战,野心勃发的倭国被大唐揍了个满地找牙后,幡然醒悟,开始疯狂跪舔,派出大量遣唐使,把华夏的文化、制度、商品等等大规模搬回倭国。
但唐朝灭亡后,倭国就停止了遣唐使,并严禁本国人出海贸易,进入持续近四百年闭关锁国,不过为了满足贵族对华夏商品的追求,仍然允许华夏商船进入,也就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贸易。
到了宋朝时,朝廷积极拓展海外贸易,为了建立与倭国的官方关系,神宗给倭国天皇写了一封信,连着礼物一同委托一个倭国僧人转交,但因为信中有“回赐日本国”字句,引发倭国朝野不满,讨论五年迟迟不决,最后才决定用大宰府名义回信,而不是以倭国朝廷名义,这一行为本身就是拒绝了“建交”。
一来倭国朝廷和各级贵族都很排外,二来或许是宋朝的武力不足以使倭国“诚敬”,反正贸易可以继续,建交免谈。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