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些受众,一般就是喜欢看爱情电影的小年轻,还是以女性为主。
那么,米粒所说的女性题材电影又是哪一类呢?
这一类的电影,往往不再聚焦于甜美的,或是忧伤的爱情故事,老实说,用米粒的话来说,根据她的经验来看,很多女性,尤其是走进婚姻的女性,她们人生当中的绝大部分悲剧,都是源自于婚姻本身,尤其是或精明算计,或狠毒无比的伴侣。
在这些女性深重的苦难面前,再去一味谈论爱情,是十分不尊重的态度。
难道,那些被岁月,被残酷的家庭生活摧残的女性,她们就曾经不相信爱情吗?
可以这样说,越是受伤深重,无法自拔的女性,婚前往往是越加信赖爱情,憧憬爱情的。
如果就是为了钱财结婚,为了给自己寻找一张长期饭票,那么就不必动感情,就算是看起来有感情,那也只是装的。
根本就不是真情实感,等到闹掰了,就可以夫妻明算账了,一点障碍都没有。
这种人,米粒也见过不少。
但是,老实说,在当代的婚姻家庭关系当中,吃亏的,大多数还是女人。
那么,既然是女性题材,这样的影片关注的就是女性的苦难女性的各种纠葛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即便是披上了悬疑的外衣,故事的内核也依然是关注弱势女性群体。
这一类的电影,老实说,如果水平不错的话,会是电影节重点关注的对象,也容易在专业影评人那里获得好评。
但是,就像很多影迷经常喊着,为什么我们没有某某类型的电影,内娱电影药丸之类的口号一样。
他们虽然呼吁多多拍摄某种题材的电影,当然了,女性题材就在其中,但是,等到你真的拍好了,他们一般也不会一把子支持。
甚至都不会去看。
正宗的口惠而实不至。
女性题材的电影,在电影市场上其实往往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局面,虽然人人都呼吁应该关注,应该出作品,但是,往往这一类的电影会落入苦情主义,内核很悲情。
因为是以同情关注为视角,最后的叙事角度也往往是比较教条的,有一定的说教性。
这样类型的电影,对于那些只想在电影院找乐子,放轻松的电影观众来说,自然是看到就要皱眉头。
更不要说观影的目标人群比较狭窄的问题了。
想想看,这种类型的电影,男性观众会喜欢看吗?
不会的,他们日常都不太关注女性的困境,更不要指望着他们会专门去电影院捧场了。
那么,身为同胞的女性呢?
抱歉,结果可能也不会尽如人意。
很多女性观众对这样的电影也是敬谢不敏,于是乎,可以这样说,也许这部电影拍出来,还没有正式上映,就已经失去了大约三分之二的目标人群。
这不是吃力不讨好,什么是?
米粒当然是支持张枫的拍摄思路的,故事都是两个人一起构思的,现在也写好了一半。
但是,如果说这部电影要搬到市场上,接受检验,她就还真的是为张枫捏了一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