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也不会因为馒头一部电影就败走麦城。其实,馒头遭遇恶评连连,甚至海哥几次出面反击都无功而返,问题也不只是出在馒头一部电影上。
自从海哥成名以来,故事讲的不利落的问题就一直伴随着他,在馒头之前,他也有许多作品,那个时候就已经广受影迷们诟病。
很多创意很好的故事,被他讲的虎头蛇尾,或者是有头没尾,完成度总是不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反倒是有一年,海哥出手拍摄了一则短片,只有十几分钟片长的那种,却获得了广泛的认可,被捧为神作。
可见,作为导演,海哥也不是没有能力的,他可能就是驾驭长片的能力有点问题。
或者是,作为一位诗人,他擅长的是七言五言的绝句,长篇的乐府不是他的所长。
如果海哥专注于拍摄短片,或者是拼盘电影,说不定他的短处,一辈子都不会有人发觉。
可惜啊,谁让海哥年纪轻轻就荣誉加身了呢?
有了这样的盛名,又有了无数投资人影迷的追捧,海哥的野心绝对不会满足于只拍摄短片。
你要知道,当今的影坛,还从没有一位导演是通过专门拍摄短片而留下大名的。
没可能!
在电影这个行当当中,短片也好,纪录片也好,终究都是小道,根本摆不上台面,太边缘化了。
导演想要出名,还是要靠拍摄长片。
其实,电影导演这个行当,发展至今,其评判标准也出现了较为明显到底两极分化。
一类电影导演,就是普遍意义上的冲奖型导演,他们拍的电影,一般都是剧情片,弥漫着各种伤春悲秋的气息,想要找这样的电影要票房,那是痴人说梦。
而这一类型的导演,自然也知道自己的斤两,他们的眼光也并不是放在院线之上,根本不追求票房。
他们的目标,只是冲奖。
三大是圣地,是他们一生追逐的目标,而各大国际A类电影节呢,那也是不错的。
能拿到一个就算一个,这都是他们鲜红的履历。
有了这些奖项加身,他们就可以继续拍摄他们喜欢的电影,在文艺片的领域深耕深挖。
而另一派的电影导演,自然是和这些冲奖系有着本质的区别。
他们追求的是高票房,他们拍摄的都是商业片,在他们商业片导演的领域里,只有票房才是论成败的关键。
除开票房,其他的一切标准都不够看。
也就是说,商业片导演有的时候很有一种鱼龙混杂之感,感觉谁都能来。
很多演员跨行导演的人,他们拍摄的基本上也都是商业片。
这也与商业片的衡量标准紧密相连,毕竟,在这个领域,就算你是惊世骇俗的大烂片,那也没什么关系。
只要你的票房好,才没有人管你是什么出身,你拍的是不是烂片。
你要是有本事,就算是烂片又如何?
只要票房好,你甚至可以把这部烂片拍成系列,若是这一个系列的票房都高,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观众们的审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