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种盲目的编排,电影院被电影诈骗的事迹,也是屡见不鲜,很多一开始评估的质量非常好的影片,等到真正上映的时候,观众反响一般,上座率极差,以至于三天就开始砍拍片的情况也是有的。
当然了,这种时候,电影院的退路还是很多的,票房总是会实时显示的,一部电影,观众到底爱不爱看,往往三天就可以定结论。
只要是得出了精准的判断,电影院就可以挥刀斩拍片,管你是什么国际大导演呢,管你是什么巨额投资呢,只要是你让我电影院赔钱,我也不会给你好的拍片。
现实,就是这么的残酷。
于是,你可以看到,悟到了这一点的各大片商,慢慢的也开始想对策。
在一部电影上映之前,他们会竭尽全力的去营造我们这是一部卖座大片的氛围。
抓住一些吸引人的点,用力的宣传。
除此之外,在电影刚刚上映的黄金三天,会用心的维护电影的口碑,关于电影的评论,在电影上映的初期,你几乎都看不到什么真实的表达。
尤其是那些关乎电影真正质量的东西,你是一点也看不到的,都捂得严严实实的。
虽然这样做,效果最多也只能维持三天,肯定是长不了的,但是没关系。
对于有些电影来说,能够争取到这三天的时间,已经是大幸运了。
本来制作成本就比较低,能够搏出一个三天的票房,把观众们稳住,让他们走进电影院,就足够回本的,甚至搞不好还能小赚。
然而,这样的事情,在前网络时代是比较容易办成的,等到网络时代彻底来临,各种新媒体极端发达,甚至是,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对电影评头论足的年代,再想把观众们骗进电影院,就不再那样容易。
捂住差评,不让它发酵?
怎么可能!
这根本就做不到!
人人手里都有
手机,只要有手机,就可以在APP上发表看法,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社交账号,虽然普通观众的影响力有限,或者是根本影响不了其他人。
但只要他们有提供反馈的这个条件,他们的评价就可以点点滴滴,汇聚成河。
别说是三天,到了网络时代,很多电影,甚至院线一天口碑就崩盘了,后续的票房,基本上就不用指望了。
这对于一些对自己电影信心十足,踌躇满志的导演来说,无异于是毁灭性的打击。
怎么可能呢?
这怎么可能呢?
这可是我耗尽心血的大作,观众朋友们怎么可能不喜欢呢?
不!
问题肯定不是在我,我的电影那是艺术品,观众们骂我,那当然是因为他们眼光不行,欣赏水平有限,吃不得好的。
自己的心血杰作被观众们这样抵制,这样批判,作为亲妈的导演,自然是不能坐视不理。
在极度的反抗心理指引之下,他们在网络上的输出,必定无法保持冷静。
他们要和网友们搏斗,要让网友们认输,然而,很显然,这样的想法都是很幼稚的。
正所谓,双拳难敌四脚,小小导演的跳脚,如何能够和广大的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