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重开回到大明洪武> 第9章 朝廷赐药(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9章 朝廷赐药(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新笔趣阁
  最新网址:刘基第一天讲学,朱元璋自然关心。

  毛骧从大本堂打探到消息,来奉天殿禀报。

  此时,朱元璋正低头伏案,御案两旁是批阅过的疏奏,仿佛任何时候进来,朱元璋都是这个姿势,永远有处理不完的朝政。

  大殿中,站着朱标和三个的东宫属官,但他们抱着芴牌,一言不发,等待朱元璋先处理手头的疏奏。

  毛骧走到朱元璋耳畔,弯下腰。

  “回禀陛下,刘基讲了昭鉴录,从唐中山郡王沉浸歌舞,说到白马之祸,再到七国之乱,与宋学士所讲的不同,刘基总是不按照书中的批注,还说了刘贤兵败的原因,齐王听的很认真。”

  “教导诸王,要心正。”

  “心一正,万事都办得了,大可不必像一般文士,光背诵辞章一无好处,他刘基,还是刘基啊。”

  朱元璋若有所思的说道。

  乐于看到朱榑博闻广识,可刘基,总是让他心中有些不安和顾虑。

  “齐王只想学经文典籍,告诉刘基,让他给咱再琢磨琢磨。”

  毛骧领命后,亲自去刘家宣旨。

  等毛骧退出大殿,朱元璋又看向旁边的老太监,“去把朱榑宣来。”

  朱榑除了跟刘基学习,每天还要在宫墙上抄昭鉴录,这是朱元璋下给每个皇子的任务,好叫他走过时能看见。

  别看当皇子,就能无所事事。

  朱榑等人,也如同臣子一般,有每日要做的事,便如同太子要出阁听经筵,批阅疏奏。

  此时,朱榑正在六部值房的宫墙下。

  皇子们最不喜欢抄这道宫墙,六部文官从这里走出来,喜欢指指点点,可没办法,朱榑来得最晚,只剩这道最被嫌弃的宫墙了。

  不过,朱榑是不可能抄的。

  一墙之隔,此时值房里,户部尚书周肃正要去中书省,出门便看到伴读太监代笔,已经写了小半墙。

  周肃用力呵斥:“好大胆子,一个伴读宫人,竟敢欺弄陛下!”

  周肃是个有名的文官。

  他曾经是大本堂的侍讲,学问渊博,将诸王当成自己的孩子教导,有一次潭王不好好读书,他下手重了,在潭王的手上留下一道竹痕。

  朱元璋没有责罚他,开始重用周肃,让他当了户部尚书,从此,周肃打皇子便没那么顾忌了……

  看到周肃,朱榑想起空印案。

  空印案处死的官员中,官职最高的就是周肃。

  处死了近千官员。

  此时,周肃神色失望,宛若老先生面对曾经的优秀弟子,掩饰不住惭愧:“齐王今日的劣举,是当初臣没有教导好!”

  “啊,我只是有一段忘了。”

  朱榑想看看,户部是否真的有空印。

  他往前走过两间值房,进入户部值房,仔细搜寻,果真看到有文官的案牍上,放着一些白纸,

  每张纸上只有半个印章,是地方的骑缝印。

  这时,一个小太监走进来,急切说道:“齐王殿下,陛下宣您到奉天殿。”

  ……

  刘伯温回到家后,正准备带两个儿子下菜地除草,院门传来一道粗鲁的推门声,紧接着毛骧走进来,宣读朱元璋的口谕:

  “您教导齐王,陛下很满意,陛下让刘大人,再琢磨琢磨。”

  听说了朝中官员劝谏的事。

  刘伯温轻咳一声,随即说道:“代我禀报陛下,刘基染了风寒,这几日不能进宫。”

  毛骧看了一眼刘伯温,点了点头,退了出去。

  刘伯温看向身后的两个儿子,神色郑重其事,“你们带着女眷离开京城,如爹上回所言,这辈子都不要再回来了。”

  刘基的两个儿子跪伏在地上,眼泪止不住流出,他们的父亲已经做了齐王的老师,满朝官员都说陛下要重用他,可现在又让他们离开京城,这就是为什么?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