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一世骁雄> 第一百四十七章 和州之战(二)(2/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百四十七章 和州之战(二)(2/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有些人哪怕一辈子身在军旅,谙熟戎机,却怎也算不上真正的将军。

  便如吴王赵德玉,他见闻广博,也能参与军队的组织调度,平日里发号施令也有模有样。

  可是到了两军对垒的关键时刻,他缺乏对战机的敏锐洞察,同时也无法在毫厘之间作出最为正确的决策。

  赵德玉当然清楚这一点,所以他直接把战事的指挥权交给边将出身的原杭州司马陆庆。

  傅津川这边,也没有闲着。大军在扎营的时候,他与杜佑,檀珲,张杲,王左丘,谢安持、许应龙几人,登上了一处高地眺望叛军大营。

  “果然是北人便于鞍马,南人便于舟楫。背靠大江立营,有舟船之利,好一个进退自如啊。不过如此瞻前顾后,这吴逆倒是少了几分豪气...”

  傅津川的评论看似夸赞,但实际上充满了朝廷勋贵对于反叛宗室的轻蔑。落在众人耳朵里倒也寻常,除了谢安持,神色有些迥异,他听着有些像是讽刺南人...

  不过南北之争由来已久,这到也是正常。

  而傅津川本意其实是想说这吴王赵德玉,都特娘的造反了还给自己留后路呢?扎营直接正在江边,看营垒应该是两三万人的营帐。就是说剩下的那些人还都在船上。

  光看这一点,傅津川就觉得对方成不了事。

  想赢怕输,思虑过重。

  都造反了,这时候不来个破釜沉舟还等什么呢?

  “我观叛军营垒,倒是有些手段,都督不可轻敌啊。”

  武功中卫指挥使杜佑劝谏道。

  “杜将军放心,都督曾经亲自前去润州观察敌情,还曾经...”

  “咳...”

  却原来是傅津川没说话,身为幕僚的王左丘想着替都督解释一下,结果差点把百骑劫营的事说出来。

  幸亏许应龙及时一个咳嗽,让王左丘把后面的话咽下去了。

  杜佑听了束手道:“倒是末将孟浪了。”

  傅津川笑道:“都是一家人,杜将军也算是我半个长辈,何必如此客气?”

  这话一出口,杜佑颇有些受宠若惊,笑道:“都督严重了,不敢当不敢当...”

  说起年纪,杜佑四十几岁,倒是足够当傅津川的长辈。但这个长辈那是那么容易当得?

  说他是半个长辈已经很给面子了。

  杜佑是关中人,自幼习武,十八岁的时候作为关中戍卒随老英国公一起参加过灭高昌之战,那一战之中他斩首十二级,老国公看他骁勇,选他做了亲卫,后来又传授他兵法和治军用兵之道,举荐他为官。

  按照主从关系来说,他无疑是国公府门人,傅津川这个国公府的嫡派子孙,那就是他半个恩主。

  而傅津川对他绝口不提老国公的恩德,反而说他是“半个长辈”,这脸已经给到天上去了。

  现在就让杜佑拎着大刀一个人去砍吴王全军他都不会说半个不字!

  “许兄,你是上京才子,诗文双绝,回去写一封檄文,或者战书也行,最好要让吴王气急败坏,主动来攻。”

  许应龙点头道:“诺。”

  傅津川的想法其实也很简单,扎好营垒,吸引敌军来攻。

  不过赵德玉这个老狐狸在看过上京才子许二郎的檄文之后,却是大笑。

  然后命长史顾乡林同样写了一份书信,却是劝降的。然后摘抄多份命弓箭手射入官军大营。

  信上说吴王讨逆大元帅爱惜傅津川的骁勇,只要他“反正”帮助吴王清君侧,事成之后就让他继承英国公的爵位,延续家门...还绕过他父亲傅懋修一命。希望他不要负隅顽抗...

  “哈哈哈哈...”

  傅津川看过书信之后直接大笑起来,然后道:“我如今才知道什么叫痴心妄想啊,他这吴逆居然觉得他能赢...”

  说笑之后这位年轻武人终于露出那久违的峥嵘。

  “擂鼓,聚将。”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