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一世骁雄> 第一百七十六章增兵(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百七十六章增兵(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二月春寒。

  赵德玉的心更寒。

  润州和采石、姑孰、曲阿、句容、延陵、丹徒.....相继告破。

  也就是说建邺除了北面的大江,在陆路上再无援引。

  负责留守越州的赵德玉次子赵成海,集合了越州、杭州、明州、睦州等地的留守叛军,想要北上去替父亲解围。

  但他本人也是没什么用兵之才,仓促之间率领三万叛军北上,在常州被贾师训率领的神武军击溃。

  所部四散奔逃,赵成海无奈之下只能往西奔逃。

  这一战小将仇鸳大放异彩,率军一路追击,最终生擒了吴王次子赵成海,阵斩敌军勇将十数人。所部斩首过千,俘敌数百。

  军中都称呼起其为“仇飞虎。”

  扬州的元帅行辕也早早就把大军渡江,克复多城的军报加急送往上京。

  大明宫里守着炼丹炉取暖的道君皇帝赵令渊,也终于是看到了能让他心情稍好的军报。

  “这三郎用兵,倒是真有些明堂,年三十的夜里渡江奇袭,大年初一就拿回了姑孰。真是好彩头。不过这红莲也闹起来了,元檀写信是要增兵,你看是调何处的军兵增援?”

  赵令渊一边说话,一边亲自往丹炉中添着寸长的银碳。

  坐在旁边的傅懋修思虑道:“青州的镇海军,魏州的天雄军,兖州的泰宁军,都可用。另外扬州和安州都督府也可以继续募兵,再从禁军之中抽调十万人。”

  赵令渊有些诧异道:“元檀带过去有十万大军,三郎原本尚有三四万军,江州也尚有两万军,这些兵马竟然不够拍平定江南吗?”

  道君皇帝倒不是不信任太子和傅津川,不想多派兵,而是大军出动是要钱要粮的。

  朝廷现在钱粮也不宽裕,本来就是勉强支应,现在是多少有些左支右绌之感。

  傅懋修也叹了口气道:“江南之乱,尚需时日,三郎虽然已经渡江而过兵围建邺,让吴逆不敢出战,但江南大部尚在吴逆手中,尚有薛巨鳞率领叛军主力在外。太子率八军十万精锐南下,可红莲乱匪在荆楚和淮南作乱,程锦堂率军前去征剿,这就分去了三军,还有扬州一军。也就是说太子殿下现在手中只有两军,马巍去江州带的也只是武功中卫。和安国军一部...若是没有红莲逆匪作乱,兵力倒是够用了,可现在荆楚和蜀中的红莲据已经有数万众,不过数月而已...”

  赵令渊继续问道:“那为今之计,援军该从哪里抽调派遣?”

  “镇海军、天雄军、泰宁军,沿着运河南下,前往淮南支援江淮战事,上京再发十万禁军,南下唐邓,同时从关中掉两军精锐入蜀戡乱。若是顺利,一年之内可平定东南,三年内西南也定。”

  赵令渊听后眉头一皱,这傅懋修一开口就又是十余万人。

  算上前线的大军,朝廷要在东南和西南这半壁天下里投入了至少三十万大军,这一年要耗费的粮秣钱绢,足够让发四镇精兵主动出击跟金帐汗国打上大半年仗了。

  此刻赵令渊不禁有些头疼。

  冯神绩不在京城,李世忠病逝,傅懋修已经是京城勋贵之中最为知兵的的国公了。

  而且冯神绩也曾经说过,“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治戎理政,庙算无疑。”

  意思是傅懋修的擅长的不是指挥大军所需要的临阵权变,而是治军聚拢人心,以及在战略上的预判。

  所以傅懋修说江南需要一年,西南还需要最少三年,这对于赵令渊来说绝对不是好消息。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