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糜汉> 第四百六十九章 人心扭转 称大将军(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四百六十九章 人心扭转 称大将军(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今日是大朝会,刘备又是帝王,在这种场合与身份之下,刘备说的那句话便代表着一言九鼎。

  正因为知道这一点,才让殿内的众臣在听到这句话后,都觉得十分诧异。

  那可是大将军呀。

  大将军三个字在大汉,是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的,而这种意义源于他那在大汉政治体制中超然的权力。

  由于心中的诧异,大殿内原本热闹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安静下来。

  这一刻所有人的心中都不禁浮现了一个想法——糜旸配的上这个称号吗?

  这个问题,众人心中一时之间却没有答桉。

  原因很简单,大将军虽然在大汉有着超然的地位,但大将军这个职位并不具有神圣性。

  两汉四百年以来,担任大将军的人不少。

  那些人当中当然有实至名归的人,但也有许多人是出于帝王的政治考量,而得以担任这个职位的。

  甚至在那一批人当中,真正实至名归的人,一直都是少数,这让大将军的称号不具有神圣性。

  只是尽管如此,众人心中也不禁对糜旸担任大将军一事细细考量起来。

  毕竟大将军一职拥有的权力太大了,它所代表的政治意义也不同凡响。

  当有了具体目标进行分析之后,很多大臣的心中就有了想法。

  两汉四百年以来,担任大将军职位有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那便是该人必须要么是汉室宗亲,要么是外戚。

  这一点潜规则经过四百余年的发展,早已经深入人心。

  当年权力滔天的霍光为何执意要将女儿嫁给孝宣帝,他实际上为的就是巩固自己在孝宣帝一朝的外戚身份而已。

  而当年哪怕是门生故吏遍于天下的袁绍,他在担任大将军之后,因为他不是大汉的外戚,也在世间也引起了不少非议。

  而糜旸的身份是符合这个潜规则的。

  哪怕他的姑母未曾为刘备诞下子嗣,但他的姑母却是拥有谥号的皇后,有着这层名义在,糜旸乃是根正苗红的大汉外戚。

  更何况由于糜竺的身份,东海糜氏早已经成功踏入大汉的顶尖世家行列。

  有着这种家世,糜旸在名义方面成为大汉的大将军是不成问题的。

  在符合这一点潜规则后,众臣心中又开始思量起成为大将军的另一个标准,那便是是否为大汉立下大功。

  这个标准其实只能说是那一点潜规则的补充,因为大汉有史以来又不是没有外戚不立寸功而成为大将军的。

  但糜旸以前的表现太亮眼了,这让世人不禁对他的要求更高了起来。

  梁冀,何进之流,岂可与汉白鹿相提并论?

  在细细思索这个标准糜旸是否符合的时候,众人的心中不禁浮想起糜旸之前为大汉立下的大功。

  糜旸参与的大战就不提了,就单单说他之前所主导的两场大战。

  公安一战败十万吴军,为大汉守住了半壁江山,这是全国之功。

  西城一战智取曹仁,大大打出了大汉的威风,更是为刘备称帝扫清了舆论上的障碍,这是拥立之功。

  一个全国之功,一个拥立之功,这两个功劳所带来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从这方面说,糜旸在功劳方面是有着充足的成绩的。

  或者换句话说,单单在功劳方面,哪怕是故大将军关羽复生,恐怕也只能与糜旸在伯仲之间,更遑论其他人。

  若糜旸没有资格成为大将军,当今的大汉还有何人配?

  至于糜旸的年纪问题,根本不在众大臣的考虑范围之内。

  大汉的士人并不迂腐,和平之时论资排辈大于一切,乱世之中,讲究的是能者居之。

  况且大汉四百年以来,又不是没有年轻人因功骤居高位的例子。

  别忘了刘备经常将糜旸比作何人,又经常将自己自效为何位帝王。

  在心中的这些想法浮现之后,众人心中的诧异正在慢慢消失,

  幸亏刘备是属意糜旸成为大汉的新任大将军,要是换作别人,恐怕这一群大臣就得死谏了。

  就是心中本来就有认同的基础,众臣才只会是诧异,而不是强烈的抗拒。

  可哪怕心中的诧异逐渐消失,但还是有许多大臣不太赞成刘备的决定。

  他们不是觉得糜旸不配,他们是觉得糜旸当下成为大汉大将军的时机不对。

  诚然糜旸的身份,功绩都让他有成为大将军的资本,阳平关之战,也足以称得上一场难得的胜仗,但还是那句话,众人对糜旸的期待太高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