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二和老四同时在家,也算是难得团聚在一起,马春花又把家里的铜火锅拿出来,准备吃顿团圆火锅。
文弘看见娘亲拿出火锅,脑袋里立即闪出一个想法。
“娘,咱再镇上开家火锅店吧,我听老四说,咱们邻村种了蔬菜大棚,刚好可以解决他们卖菜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咱们就地取材的问题。”
文松眼睛发亮,巡视了家里一圈,脸上露出惊喜:“不愧是大商人,二哥现在说话都能想到赚钱上面,真是天资聪慧!”
文弘有点不好意思,“老四,别夸我,我会骄傲的!”
马春花突然瞪大了眼睛开口说道:“还别说,这个办法可行,老二,这些日子你就别走了,家里的农活有人干呢,你就把火锅店开起来吧,往后日子越来越冷了,火锅是个旺季的吃食,一定会受到大家的喜欢。”
“娘,不急,等我把家里的农活干完也没几天的事,长时间不干活手痒痒了。”
马春花知道孩子孝顺,生怕自己去下地干活,所以争着抢着要自己帮忙。
老二变得这么孝顺,马春花也就心满意足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老大除了把自己家里的那些猪啊牛啊都侍弄明白,就和大家一起下地秋收。
老二、老四带着肖强还有景风一起割玉米杆,赵氏带着孙婆子、贾婆子还有巧云和学员们一起扒玉米。
村里的村民们见到马春花就夸赞和羡慕,夸她家有几个孝顺的儿女还有一群好学员。
马春花听了别人的称赞,心里五味杂陈,以前不好的名声终于经过自己的努力赢回来了。
人多力量大,别人家收秋需要十天八天,张家收秋统共就收了五天完活了。
剩下一天就是把金黄的玉米运回到家,然后码上栅栏里等候晾晒干了之后在脱粒。
剩下的玉米杆则有文德带着老四和两个小少年两天就捆完了,直接用家里的马车拉回家。
自己家里的活忙完了,就去帮着二叔还有三叔家一起收。
最后帮着苗花收完,运回到家之后,文弘才到镇上忙着开火锅店的事情。
去铁匠铺定制铜火锅,打造桌椅还有培训员工,还有谈火锅店食材的进货渠道,文弘那是驾轻就熟。
没出一个月,张胖婶火锅店就正式营业了。
什么鱼锅,海鲜锅,酸菜锅还有鸳鸯火锅,文弘经过马春花提点一下,就把火锅店的招牌打响了。
开业以来一直红红火火,客流不断,火锅不但老少皆宜,还受到不少外地客商的一致称赞。
文弘觉得大受启发,决心把张胖婶火锅店开到青州府城去。
刚好在那里打好基础后,等到老三文彦考取秀才之后,进入书院做好准备。
时光如梭,锦宝一晃就到了两岁了,家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家里除了马春花外都是大忙人。
干活的干活,经商的经商,上学的上学,就连赵氏和苗花都办起了托儿所。
村里有孩子的村民,父母都在厂子干活,孩子们无人照管,她们姐妹一商量办起了托儿所。
赵氏当起了张氏托儿所所长还真像那么回事,接待家长,带孩子就连妙妙、康康和平平三个孩子都被她管的服服帖帖。
只是村里忽然多了一个四处游荡的妇人,手里牵着一只豹子,上面驼着一个小混世魔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