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三百九十章 封县侯入中书省(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三百九十章 封县侯入中书省(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张阳跟着李承乾和房玄龄一路走向武德殿。

  “自从皇爷爷去了骊山之后,父皇也会经常来武德殿散心。”李承乾一路走着一边解释着,再次问道:“不知道皇爷爷现在在骊山如何了?”

  “他老人家在骊山过得挺充实。”

  “过些天孤也去骊山见一见皇爷爷。”

  一路上说着话,跟着房玄龄就来到了武德殿。

  李世民正坐在殿中,正吃着饭食。

  房玄龄走在最前踏入殿中便开口道:“陛下,外交院与禄东赞的谈判已经结束了。”

  李世民稍稍点头,嘴里还吃着羊肉。

  房玄龄将几卷文书递上,“陛下,都已记录在桉。”

  这位天可汗先是擦了擦满是肥油的手,然后拿起文书便翻看起来,他的嘴里都还嚼着。

  也不知道皇帝饭前会不会洗手,卫生观念还是一如既往地堪忧。

  “张阳,这些条件都是禄东赞答应的?”

  闻言,看到房玄龄的眼神,张阳上前一步,“陛下,不管禄东赞和松赞干布会不会答应这都是大唐要争取的。”

  翻阅完这些文书,李世民又是笑了,“五千顷地,加上三十万贯,若是不给就拿走吐蕃的圣山,还要将松赞干布明年来朝贺……”

  说完这些李世民放下这些文书,“你还真是能开口。”

  “陛下,既然是松赞干布是吐蕃君主,他就要为他的言行以及他攻打大唐的事由付出该有的代价。”

  李世民又道:“这五千顷地要治理,朝中还要增派人手和官吏?”

  张阳点头,“正是如此,还要派人教化吐蕃牧民,让他们学习关中话,让他们都识字写文章。”

  “你觉得这需要花费多少财帛?”

  张阳皱眉道:“陛下是在和我谈成本吗?”

  李世民颔首道:“吐蕃这等苦寒之地想要治理谈何容易?”

  张阳拱手道:“陛下,那里有吐蕃三大湖。”

  “三大湖?”

  又是上前一步,张阳不解道:“扎布,苏干,西海是吐蕃最大的三大盐湖,而且矿产丰富。”

  “盐?盐湖?”李世民用力咽下嘴中嚼着的羊肉,再是喝下一口茶水,“当真是盐湖?”

  “那是自然,典籍中便有记载,而且魏王殿下正在让岑文本等人正在编撰地理,臣以为这些事情陛下都知道的才对。”

  转念又一想,张阳又开口道:“若是陛下觉得治理很麻烦,不如交给臣,虽说臣能调用的人手不多,只要慢慢来早晚能够开发出来。”

  李世民使劲清了清嗓子,“朕说过不要了吗?朕只是……在考虑人手安排。”

  张阳了然点头,“是这样呀,那臣就省心了,臣还是劝谏陛下多读书,做个有文化的人,连这么大的盐湖都不知道被人湖弄就算了,要是因此被人取笑便会很不堪。”

  “你是说朕读书少了?”

  “臣劝谏陛下多读书。”

  “……”

  李世民瞪着眼一阵无言。

  内心还是有些疑惑和不解,吐蕃竟然还有三个大盐湖,就在这五千顷地中?

  要说不知道这回事,这还要想到自己儿子编撰括地志的事情,之后又说编撰地理。

  当然只是听了这些话,鬼知道青雀让人编撰的是什么。

  也一直没有过问,朕也不会闲着没事去翻阅关于吐蕃的地志。

  李世民双手放在桌桉上,“朕会安排人去治理,这三片盐湖很大吗?”

  张阳点头道:“很大,沿着雪山山脉近万里都是盐湖所在,恭喜陛下以后朝中可以自己产盐了,不过盐湖的盐需要提炼之后才能食用,而且都是细盐。”

  “朕当然明白。”李世民还是点头,作为皇帝他此刻又觉得这三十万贯不重要了,如果真是张阳说的这般,大唐以后不缺盐了。

  一直以来细盐精贵,这个价值当然明白。

  内心火热,李世民神情很是镇定,“这便是你要给朕的交代?”

  “当然还不止这些,吐蕃西面的雪山也可以拿下,一旦拿下了雪山再者教化吐蕃牧民之后,中原以西便可再无战事,恭喜陛下,距离千秋大业又更近了一步。”

  房玄龄和李承乾也是躬身行礼。

  朝中能够得到细盐是一个什么概念,以后再也不用防范这些盐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