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廷儿身为王府特使,近来与王府走动频繁,是真是假老爷寻廷儿一问便知。”
朱广礼闻言微微点头。
其方要摆手唤来下人之际。
一门房仆从便快步走入庭院之中。
“老爷,少爷携少夫人、小少爷于门外求见。”
门房仆从行至近前,深深弯腰拱手行礼道。
“廷儿?”朱广礼闻言微微一顿,随即轻笑道:“请至书房。”
“是。”仆从答应一声,随即缓缓转身,快步朝着庭院外走去。
待门房仆从的身影渐渐消失于庭院中后。
孟夫人展颜一笑,轻声开口说道:“妾身先去厨房做些糕点,澄儿最爱吃妾身做的桂花糕了。”
话音落罢。
孟夫人毫不逗留地转身朝着厨房行去。
“少放些蜜,澄儿快换牙了!”
朱广礼面色微微一变,随即大声叮嘱道。
“妾身明白,老爷且放宽心。”
孟夫人头也不回地摆了摆手。
……
……
片刻后。
朱家祖宅青云院书房内。
面挂一对浓浓黑眼圈的朱宗廷轻轻叩响了书房房门。
“进。”
“是。”
在得到朱广礼允许之后。
朱宗廷轻轻推开了房门,缓缓迈步而入。
“儿宗廷,拜见父亲大人。”
朱宗廷轻轻闭合房门,随即缓缓向前,深深弯腰拱手行礼道。
这世间亲情淡薄的又何止天家一家。
规矩愈多的世家大族,其内父与子之间的亲情亦是愈发地稀薄。
“坐。”
朱广礼微微点头,随即示意朱宗廷于其面前入座。
朱宗廷闻言愣了一瞬,随即方才缓缓挪步,于朱广礼面前缓缓端坐。
显然,此等待遇自其年满十五,正式踏入束发之年后,便再也未曾有过。
待朱宗廷缓缓入座后。
朱广礼抬头看了一眼朱宗廷脸上那浓浓的黑眼圈,随即缓缓开口问道:“有困心事。”
深知自家父亲脾性的朱宗廷并未顾左右而言其他。
微微点头后,遂将昨夜朱怀民所言,一五一十地告知于朱广礼。
片刻后。
朱宗廷缓缓起身,深深弯腰拱手行礼道:“儿愚钝,苦思一夜仍未果,还望父亲解儿之惑。”
话音落罢,朱宗廷长拜不起。
朱广礼无言地凝视自家嫡子片刻。
随即缓缓开口说道:“起身入座吧。”
“谢父亲解惑。”
深深弯腰拱手相拜的朱宗廷闻言心中一松。
随即缓缓起身,再度入座。
其本非那打破砂锅问到底之性,但奈何此事于整个朱家而言太过于重要。
其身为朱家下一任家主,且是那毫无悬念的下一任家主。
自不愿于此事上后知后觉。
故而方才有那一夜苦思。
故而方才有今日一问。
待朱宗廷再度缓缓入座后。
朱广礼眼睑低垂地提起茶壶,缓缓倒入两盏热茶。
将其中一盏热茶缓缓推至朱宗廷面前后。
朱广礼缓缓抬起眼睑开口问道:“为父令你常读邸报,可有照做?”
所谓邸报,又名邸抄。
大周各郡皆常置一吏于京师之地。
用以誊抄国策、朝廷诏令、奏章、京师趣闻。
以供郡县百姓了解国之政令。
因其每月一传,故民间大多将其称呼为十二邸报、十二邸抄。
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加京师久无大事。
现如今的邸报中,占据篇幅最多的还是那所谓的‘京城秘闻’、‘才子佳人’、‘风花雪月’等事。
然。
同一份邸报,落入不同人之手,其所能看到的‘内容’自是亦不相同。
朱宗廷闻言深深点头道:“回父亲,京中邸报,儿不曾漏读一封。”
朱广礼微微点头,随即再度缓缓开口问道:“既如此,这一年来朝中共发生多少大事?”
话音落罢。
朱宗廷沉思数息。
随即缓缓开口回答道:“正月,王爷以平息京师灾民之功,彻底摆脱戴罪之身。”
“并于此月,求得陛下赐婚。”
“二月,匈奴入侵我郡下洛、广宁、宁县三地,虏官吏、百姓多达万余人。”
“三月,王爷携数十万关中灾民,疏通关中水路。”
“终使数十万关中灾民,重返故土。”
“终使困扰朝廷一年有余的关中大旱彻底平息。”
“四月,王爷获封燕王爵。”
“同月,以宋国公张永年为首的一众贪官污吏被推至菜市口问斩。”
“同月底,王爷所著基础数学系列书籍开售。”
“此书一经面世,便引得无数世家争先恐后抢购。”
“五月,此月京师共发生两件大事,一为王爷大婚,二为大军出征。”
“同月,王爷正式离京就藩。”
“六月,关中大雨瓢泼数日之久,但因王爷曾携数十万关中灾民疏通河道,故而并未引发大涝。”
“同月,汉中多地突发蝗灾,幸当地官府应对及时,并未造成太大损失。”
“十月,大将军李光利与匈奴左谷蠡王交战于莫干河谷,惨败。”
“同月,大理寺左少卿李凌任征北将军,率五千步卒、三千骑卒携大量辎重增援漠北。”
“同月,陛下调各路藩王,齐援漠北,除王爷外,余者藩王皆需出兵五千。”
“同月,郑国公季开,因罪举家问斩。”
“十一月,代王麾下大将俞亚夫携五千精锐骑卒披星戴月奔至漠北鸣狐山。”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