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我的姑父叫朱棣> 第三百章 千秋大业(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三百章 千秋大业(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怎么说?”徐景昌很好奇道。

  夏原吉介绍道:“所谓四方求才,这一个还是科举,侍郎下面的郎中,主事,离不开科举人才。”

  徐景昌点了点头,“没错,毕竟他们容易控制,更厉害的你就把握不住了。”

  夏原吉给了徐景昌一个大白眼,“我不和你一般见识。”

  随后他又道:“这第二个,就是太学生,尤其是江西的太学生。”

  徐景昌道:“就是那些太子殿下弄去的太学生?”

  “对,我发现他们彻查地方,处置大户很有魄力,户部急需这样的人才。接下来不光是江西,还有其余省份,也都用得着。”

  徐景昌表示赞同,“夏尚书有心了,这是一步好棋。”

  夏原吉道:“接下来就是要从市面上求才。”

  “市面上?”

  “对,不管三教九流,凡是能通过考核,有一技之长的,悉数收入户部……他们负责征税,清查逃税等事项。”

  徐景昌也笑道:“不错。”

  “至于最后一向……我想要点兵马!”

  “兵马?户部不是有税丁吗?”

  “不是税丁,而是那种有军中经验,能够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我在北平的时候,处理每一个隘口的事情,就仰仗着军中将士……他们不像官吏,做事干脆,闻令而动,十分好用。”

  徐景昌微微一笑,心说夏原吉看的还挺准的。

  除了少数科举进士,属于充门面的,剩下的三类,全都是有本事,能干事的。尤其是军中将士,这更是个妙招。

  因为有了武学的关系,将领不再是一名不文的大老粗,让他们处理一些政务,完全是可能的。

  而且军务出身,使得这些人执行能力强,服从性高,堪称宝贵的人才。

  唯一的问题,就是大举引入这些不算人才的人才,肯定触怒当朝诸公。

  “夏尚书,你这是让我帮你得罪人啊!”徐景昌感叹道。

  夏原吉嘿嘿一笑,“国事为重,定国公辛苦一些吧!”

  徐景昌笑了,“行,我去和蹇尚书协调……其实要说服他也不难,就是要给吏部也配上四个尚书!”

  夏原吉瞬间瞪圆眼睛,“定国公,你可不能纵容他啊,现在通政司下面也只有四个参议,你不能让吏部喧宾夺主啊!”

  “那你户部呢?”徐景昌淡淡道。

  夏原吉道:“户部?你想用谁,我就照办。我肯定唯命是从,你只要多给我几个尚书就行了。”

  徐景昌直接翻了翻白眼,别跟我装孙子,我又不是笨蛋。就算是我推荐的人,只要坐上了户部尚书的位置,也要为户部利益服务,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不过夏原吉也属实说对了一些……户部是个专业性非常强的衙门,增加几个尚书,每人负责一摊,还真不会撼动通政司的地位。

  但是让吏部做大,结果可就不一样了。

  “老夏,事情就说定了,我去帮你安排。”

  徐景昌答应妥当,可谁也没有料到,转过天的一个消息,直接把当朝诸公弄得不会了。

  “定国公,根据江西急报,太子殿下去了鄱阳湖。”方宾脸色凄苦……朱高炽去了鄱阳湖,泛舟湖上,有什么了不起的?

  可接下来的一句话,立刻吓死了一片人。

  “太子殿下借口游湖,去劝说鄱阳湖水贼了!”

  “什么!”

  黄观惊讶的站起来。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