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我的姑父叫朱棣> 第三百零二章 因地制宜(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三百零二章 因地制宜(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朱高炽能感觉到老爹的关心,但他依旧不服气。

  “谁说他们是贼人的?您老可有证据?”

  “谁说的?下面的奏疏时常提到匪患,难道是假的?”

  朱高炽道:“父皇,你就没有想过,真的是假的?”

  “假的?他们敢欺君?”

  朱高炽道:“这可不好说,毕竟把他们处理不了,又不方便承认的老百姓,说成盗匪,方便交差,糊弄公事。”

  朱棣颇为惊讶,他这下子冷静下来,缓缓坐在了椅子上,突然一抬头,看到了徐景昌,质问道:“方才太子所说,你怎么看?”

  徐景昌道:“臣实在是不好评论,只能说原则上,情理上说得通……但是缺少更现实有力,直接明了的证据,不能否认猜测的合理性,也不能贸然承认……总而言之,需要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拿出更为大众所接受,也更合乎道理的结论。”

  朱棣愣了好一会儿,才拍着桌子怒骂,“说人话!说人话!”

  徐景昌无奈,“陛下,既然解决不了,那就忽视一些问题,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策略。”

  “呸!那是无耻,是推卸责任,是阳奉阴违,这种昏庸无能的官吏,朕一个也不能留!”

  “那朝廷就不剩几个人了。”徐景昌小声嘟囔。

  “你说什么?”朱棣气咻咻盯着他,徐景昌连忙闭嘴。

  这时候朱高炽终于开口了,“父皇,这也不全是地方的错……只是偌大的天下,总有那些不适合种田,也拿不到土地的百姓。甚至还有许多贱籍,他们没法安稳活在官府治下。所以他们就必须躲到山里,躲进河湖,远离庙堂。”

  朱棣怔了怔,良久道:“你说的也有道理……来,过来坐,咱们好好聊聊。”

  眼瞧朱棣已经没有危险,朱高炽这才凑过来。

  “父皇,咱们就是一件事,我发现鄱阳湖的水贼……姑且叫他们水贼,其实不少是渔民。”

  “渔民?”

  “嗯,他们没有土地,只能在船上生活,以打渔为生。”

  朱棣又道:“那他们日子如何?”

  朱高炽道:“平心而论,以渔民的勤劳,可以过得很好。”

  “那实际上就是不好了呗?”朱棣笑着反问。

  朱高炽点头,“这个问题主要出在了税赋上面。”

  “你什么意思,莫非渔民可以不纳税?”

  “父皇,不是这样……渔民没有粮食,有些地方准许以腊肉交税,有些地方就不行了。”

  听到这话,旁边的徐景昌都忍不住哼了一声……实物税就是这么扯淡……除了腊肉,什么笤帚啊,药材啊,苇席,乱七八糟的东西,都能抵税。

  只不过这些东西很难真正变换成现钱,户部也不许押解到京城,基本上就在地方仓库存着,直到腐烂扔掉。

  既然是地方做主,这里面的文章就大了。

  多收少收,又或者干脆不收,还不都是看大老爷的心思!

  朱高炽叹道:“如果仅仅如此还好办,可有些地方就是要求折成银子……百姓终年打渔,也凑不出几两银子。有的地方官就没收了渔民的船只,让他们无以为生。走投无路,许多渔民只能逃到鄱阳湖深处,做起来水贼。”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