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炳炎倒是豁达乐观,只道“如此也罢,正好静下心来好生陪陪家人”。这还真非无奈之下的认命,历经大风大浪的他还有啥看不开的?再不济凭着那些田产也能保衣食无忧,总比大部分底层百姓过的好些。
儿孙自有儿孙福,女儿的嫁妆总是留着的,至于甘诚,好男儿志在四方,就得多闯荡摔打。还别说,他的思想可真够前卫。唯一对不起的便是甘汪氏。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女人外嫁便是将一生的幸福系于夫君一身。甘汪氏出身名门,配与甘炳炎算是“下嫁”。
妙的是,甘炳炎虽浸淫商场经年却不粗鄙,待夫人很是体贴。二人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堪为“模范夫妻”。
甘家落得如此境界,乃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他甘炳炎唯一觉得亏对的便是甘汪氏,多多少少亦有些不敢面对汪家。
此次冯过受托带了些上饶土特产到汪家,虽然甘炳炎未曾明言,但又何尝不是“请罪”?
不过,见过汪景佑后,冯过想说,甘炳炎的愧疚或者说担忧完全是多余的。
年逾花甲的汪氏族长给冯过的印象是位洞察世情的睿智长者,根本就未将甘家一事放在心上,说的最多是甘诚,话里话外的透着对这个外甥的喜爱与期待。
对这位老者,冯过很是好奇,在大部分人看来,甘诚可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呢,汪景佑何以这般看重?
冯过自是相信好友日后必有所为的,航海远洋呀,只要命硬些必会大放异彩,甚至青史留名。
那小子,自打远行后只来了两封书信便断了音讯,应该是出海了吧……好久不见,甚是想念啊。
拜访罢汪家,算是了了一桩心事。其实,自始至终,冯过都未对甘诚失去过信心,甚至相信他日甘家会以其为荣。
次日,几人又去了“滕王阁”游玩。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昌永徽四年(,滕王李元婴任江南洪州都督,于洪州建阁名“滕王阁”。
上元二年,洪州都督阎伯屿重修滕王阁,王勃写成《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大中二年,滕王阁毁于大火,江西观察使纥干于次日在原址上重建,同年八月竣工。
大定嘉靖五年,都御史陈洪谟重建滕王阁,阁凡七间,高四十有二尺,视旧有加。
万历四十四年,滕王阁毁于大火,江西左布政使王在晋、大中丞王佐发起募资重建。
滕王阁之所以名扬天下,王勃那篇《滕王阁序》功不可没。
刘几对这篇文章便推崇备至。
徐元杰却是不然,认为此文文采有余而内涵不足,如是说:
此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几乎句句用典,作者君大概是把自己能想到的典故全用上了,繁琐而复杂,累赘不堪,就像一个女子戴了满头的珠翠,两字以蔽之:浮夸。同为集中用典的《李凭箜篌引》,用典则宛如神话叫人置身梦境,只觉琴声绕梁。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