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鼎定河山> 第十二章 高下天渊(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十二章 高下天渊(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两刻钟后,沈开恒出来。又过半个时辰,沈致信也终于赶在最后一次放牌出了试院。

  冯过表示有些不解,三舅只差与那些被痛哭流涕叉出试院的考生一般落魄不安了。这……不应该啊,中规中矩的试题,发挥的空间很大,又不是该死的截搭题,何以至斯?要么,就是太紧张之故。

  看着淡定如常的冯过与沈开恒,沈致信重重叹了声,面部肌肉僵硬,嗫嚅着,欲言又止。

  冯过默默叹息,幺舅抗击打力有待提高啊。不过,也能理解,总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哪,唯有拍拍沈致信的肩。

  三人回转冯家别业,纵然心情不佳,却也不曾借酒消愁。一夜无话不提。

  次日,三人未出。直到首场过后第三日,方相携去看“草案”。

  院试三年之内两次,考两场,考试内容与府,县考大致相同。

  第一场录取人数,为当取秀才名额之一倍,用圆圈揭晓,写坐号,不写姓名,称之“草案”。

  唯在草案录名诸生,方有资格参加“覆试”。

  一路沈致信兀自闷闷不乐,冯过与沈开恒少不得开解一二。

  到得试院,大抵是辰时正,院前广场已是人满为患。

  还真别怪考生沉不住气,科举重头场,若是“草案”无名,又得蹉跎一岁,时不我待呀。

  到得巳时许,试院大门缓缓开启,两个皂吏面无表情地走了出来,一个提着板凳、浆糊,另一个拿着卷起的朱卷。

  这是要张贴草案了,广场上顿时一片骚动,人群汹涌着往前挤。

  皂吏虽说见惯了这种场合,仍是倍觉压力,慌忙陪着笑:“诸位贤生,莫挤莫挤。”

  着实是得罪不起哪,人群当中可是笃定有数十位秀才相公的。

  吏,本来也是官的称谓。在魏晋以后,因为官吏划分品级等次,就把从事低级事务者划为等外的小吏了。这些吏一般由寒门来充任,身份地位也低,官和吏从此分流。后来吏成为佥派的役,地位更低。

  吏员主要有三个来源:佥充、罚充和求充。

  吏员的佥充方式主要有政府选取和官员点用两种。参加佥充的吏员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要清白无过,二要年龄在三十岁以下,三要识字会算。佥充的步骤较为复杂,首先自愿为吏者要提出申请,然后里老乡绅上送经层层审核,最后由布政司备案,才能成为一名正式的吏员。吏员的另一个主要来源是罚充。

  监生犯过就有可能被罚充吏。学校中屡试不及格的学生也会被罚充作吏。罚充吏员,已经成为一种惩罚士人违纪违法的重要手段。吏的第三个来源是求充。虽然吏员的身份低微,但毕竟是一份正式的职业。所以充吏成了一些科举无望的生员进入仕途,以及农家子弟谋生的方式,所以就出现了纳银求吏的现象。纳银只是第一步,之后还得通过考试,才能成为一名吏员。

  吏员充役九年为期,如果称职,便能够获得为官的资格,但是由于吏员实在太多,所以充役九年之后很多吏员也难以获得为官资格,即使做官,也是到很边远的地区担任小官。是以“吏员与科举,高下天渊”之说,就是说官与吏之间的悬殊是非常大的。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