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过连道“先生谬赞,学生愧不敢当”。
李格非笑笑,道:“你也莫妄自菲薄,这等文章便是放在会试也是必取的,倒让某占了便宜。”
示意冯过莫再谦虚,看了看那张俊美朝气的脸,他又说道:“某在阅卷时便感觉那篇文章出自汝手,昨日拆封时果是如此。有道是雁过留痕,文章书画之道终究有迹可循。汝这二年来用笔甚多,程文寥寥不好判定风格,诗词却是文风各异,更有《菜根谭》、《儒林外史》这等作品,委实是叫人难料,京中有人称你为‘冯千变’,倒也不为化。”
冯过摸了摸鼻子,略略有些难为情,文抄嘛,总不能可着一种文体使劲薅劲,得雨露均沾哪,百变千变始终是万变不离其宗。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李格非捋须道:“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好一派山村田野夏夜风光,恬静自然,令人悠然神往……某是极爱此词的。”
冯过感觉嗓子有些发痒,压力山大哪。
李格非将冯过的表情瞧在眼里,只道这少年太过谦逊,虽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却也未生骄心,属实难得,心下又多了几分喜爱。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咳了声,他又慢悠悠地说道:“此阙《鹊桥仙》可谓是有史以来传播最快之词,短短旬余时日便由江南传至东京,并迅速在京师唱响。此词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尤其是末二句,使词的思想境界升华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成为词中警句。”
冯过仿似被传染了一般咳了数声,不知该如何接话。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李格非又咳了两声,道:“秋闱恰在中秋,倒是有诸多士子为了乡试错过此团圆佳节。在东京,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委实热闹。更有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
见李格非忽地停下不语,为缓和突如其来的尴尬,冯过接话道:“在广东一些地方,中秋节有一种富有情趣的传统风俗,叫‘树中秋’。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所以也叫‘竖中秋’。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举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入夜,满城灯火,如繁星点点,和天上明月争辉,以此庆贺中秋。”
“江南地区还流行一种儿童游戏,以柚子壳刻通花,中可悬灯,儿童提着成群结队游乐,或提着各种动物、瓜果形状的灯色,沿街踏歌而行,一边唱着‘耍禄歌’:耍禄仔,耍禄儿,点明灯。识斯文者重斯文,天下读书为第一,莫谓文章无用处,古云一字值千金,自有书中出贵人……”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