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入城里的内秦淮河东西水关之间的河段,素有“十里秦淮”、“六朝金粉”之誉。两岸全部是古色古香的建筑群,飞檐漏窗,雕梁画栋,画舫凌波,桨声灯影,加之人文荟萃、市井繁华,构成了集中体现金陵城风貌的游览胜地——秦淮风光带。
秦淮河是南京文化发源地,从六朝起便是望族聚居之地,自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这里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逐步成为了江南文化的中心;尤其到了此时,更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鳞次栉比的金粉楼台,画舫、灯影、桨声构成一幅如梦似幻的都市景观。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诗乃冯过游乌衣巷有感所“作”,无他,不欲名篇蒙尘矣。
东晋建武元年,皇帝司马邺被俘,西晋灭亡。次年,司马睿被推戴为皇帝,定都建康。大臣王导住在这里,后来便成为王、谢等豪门大族的住宅区。司马睿之所以能立足于建业,顺立重组政权,使晋王朝得以再延,系得力于王导的谋划和周旋,以王导为代表的王氏家族和以谢安为代表的谢氏家庭都居住在孙吴乌衣营旧址,此时的乌衣营已改称为“乌衣巷”。
王导,辅佐创立了有百年历史的东晋王朝;谢安指挥淝水之战,以少胜多,打败符秦百万大军。作为一代名相,王、谢足以令后人追怀。而更令人惊奇的是,王、谢家族人才辈出。王羲之与另外两位大书法家王献之、王洵,书法成就登峰造极,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派的鼻祖,他与谢氏后裔的大诗人谢惠连、谢朓,在文学史上并称“三谢”。朱雀桥横跨秦淮河,是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旧日桥上装饰著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
大昌时期,乌衣巷沦为废墟。
秦楚时,江宁城得到恢复和发展,商品繁盛,民殷物阜。人们又在倾圮的王、谢故居上重建“来燕堂”。其址在乌衣巷东,建筑古朴典雅,堂内悬挂王导、谢安画像。士子游人不断,成为瞻仰东晋名相、抒发思古幽情的胜地。
从繁华热闹的夫子庙出发,步过秦淮河上的文德桥,撇下风韵诱人的媚香楼往西南行数十米,便可以看到乌衣巷的题字和树立的诗碑了。巷子是窄窄的,用青砖铺的路面,两边则是矮矮的仿古建筑风格的民房。一切似乎都很普通,普通得令许多不知情者都以为它只不过是一条典型的江南小巷而已。一条静静的,有点怀旧情绪的巷子。
然而它并不普通,因为它不是别的小巷,它是乌衣巷。
走在乌衣巷内,两旁的建筑一律漆成白色的墙壁。配以古色古香的黛瓦屋顶,门窗檐楣,颇有古韵。进了巷口一转弯,就可以看见“王谢古居”四个金色大字在雪白的墙上很是显目,随之的一所朱门大府,又高挂“王谢古居”大匾的,则是那传说中的王谢堂府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