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鼎定河山> 第一百八十一章 白马嘶风(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百八十一章 白马嘶风(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说来奇怪的是,虽然会试算是取士的最紧要一步,举人们却不像乡试那般紧张。那是因为——举人、贡生不第、入监而选者,或授小京职,或授府佐及州县正官,或授教职。意思是说,即便中不了贡士,照样可以为官。

  因为四月下旬要赴东京殿试,所以南京会试须在三月初放榜,也就是说,留给阅卷官们只有半个月的时间,工作量之大令人咋舌。也正因如此,南京会试的主(同)考官都是年富力强者,非如此无法胜任也。

  初制,会试同考八人,三人用翰林,五人用教职。景泰五年,从礼部尚书胡濙请,俱用翰林、部曹。其后房考渐增。至正德六年,命用十七人,翰林十一人,科部各三人。分《诗经》房五,《易经》、《书经》各四,《春秋》、《礼记》各二。嘉靖十一年,礼部尚书夏言论科场三事,其一言会试同考,例用讲读十一人,今讲读止十一人,当尽入场,方足供事。乞于部科再简三四人,以补翰林不足之数。世宗命如所请。然偶一行之,辄如其旧。万历十一年,以《易》卷多,减《书》之一以增于《易》。十四年,《书》卷复多,乃增翰林一人,以补《书》之缺。至四十四年,用给事中余懋孳奏,《诗》、《易》各增一房,共为二十房,翰林十二人,科部各四人,此后不变。

  二十位房官,得在贡院关一个月,夜以继日的阅卷、审卷、批卷,这样的工作简直是令人……趋之若鹜啊。

  不奇怪,主持(参与)乡(会)试乃是渡金之旅。事实上,内阁诸老无不都曾做过乡(会)试的主(同)同考官,此乃晋阶之资也。是以,阅卷虽然很苦逼,却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必然苦尽甘来。

  具体要做些什么呢?

  其一,避讳。历朝历代,无论何时何地,避讳都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更何况是科举这种重大场合。主考官要负责出题,但出题往往很容易触及到君王名讳、年号等等,而且不仅是这一任皇帝,还可能是之前的。因此他们要格外小心,一旦遇到需要避讳时,就靠减写汉字笔画来解决。

  其二,摘用。有的考题是主考官摘用经典,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老老实实摘用就行了,千万不能添加任何主观性的字眼。不然的话,有的考生会为了讨好考官去答题,有的考生可能会因为与主考官观点不同,从而落榜,这是不公平的。

  其三,避政。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出题不能涉及时政,但一般主考官还是能免则免,不然就容易出问题。比如秦楚显宗年间有个主考官,他就出了一道涉及治理边防的题目,结果就被举报是在讽刺朝廷。最终,这个考官被发配原籍,结果死在了路上。本次考试的同考官,也或多或少受到牵连。

  这是在出题方面的压力,但会试结束后,他们还有阅卷的工作。首先就是弥封工作,也就是把试卷封起来盖上印章,交由专门的弥封官。弥封官要统一把考生的名字给折起来,以保证阅卷时的公平,接着将试卷按编号排列。之后再经过誊录、校对等程序,考官就要正式对试卷进行评定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