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鼎定河山> 第二百一十七章 酒色财气(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二百一十七章 酒色财气(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一次,昌太宗魂游阴曹地府时,借得开封府一个名叫相良的人在阴间存放的金银,才得以生还。返回人间后,昌太宗去找相良还钱,但这个贩卖乌盆瓦器的相良却说什么也不肯收这笔钱,昌太宗怕自己失了诚信,只好用这金银在开封建了座寺庙,也就是今天的大相国寺。玄奘大师西天取经的故事,就是由此而始。

  据说,大相国寺是昌太宗萧世民命大将尉迟敬德领工监造的。它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殿塔楼阁、气势雄伟。美中不足的是,这座寺院的真正山门却建在离开封五六百里地的潼关。传说有一年,昌太宗把开国元勋尉迟敬德召上金殿,命他率领军中工匠前往汴州监造大相国寺。院内的各个建筑快要完工时,突厥犯境。作为战将,尉迟敬德请战前往。皇帝派程咬金验收寺院工程时,程咬金发现山门还没建,如果不修建山门,皇帝怪罪下来可不是小事。于是,程咬金立即赶到前线潼关找到尉迟敬德,两人合计后,尉迟敬德传令三军将士就地取材,挑灯夜战。第二天,潼关山梁上就造起了一座寺院的山门。尉迟敬德和程咬金回到京城,上殿面君。在程咬金的巧妙解说下,昌太宗问明事情的原委,哈哈大笑,亲手扶起尉迟敬德,说:“念你忠心报国,朕不予追究,快领兵解救边关之危吧。”到了大定,太祖常威觉得相国寺大殿前空荡荡的,就像一个店铺没有门面,实在不好看,就在殿前建了一座山门。事实上,相国寺真正的山门,仍在潼关的山梁上。

  是日,众人游罢相国寺,又好生用了一餐寺中“斋食”,也算得尽兴。

  冯过谈笑风生,挥洒自如,讲了两段相国寺的传说,亦真亦假,倒是应景。

  座中皆是士子,自也要说些文人雅事。

  自大昌以来,大相国寺不光是落落风尘中的一方净土,更是众多文人雅士心中的圣地。从昌代的大书法家李邕到大定的画家张择端,从一代名相寇准到千古一人的苏东坡,都在这里留下过一串串故事。大诗人李白、杜甫、高适等也在这里留下了足迹。但大相国寺最吸引人的还是画圣吴道子的故事。“吴带生风”的故事流传至今:

  刚刚出道的吴道子,在老师张僧繇引荐下到了大相国寺,老方丈同意让他在这里画一幅壁画,吴道子深感在藏龙卧虎的大相国寺留下墨宝意义非同一般,数月来竟没敢动一笔。直到一个皓月当空的夏夜,吴道子在月光下徘徊,忽地看见自己飘动的影子。他仰望苍穹,只见当空的明月正射出万道光华,于是凝聚心头的神思一下子喷涌而出。吴道子快步跨入大殿,在墙壁前笔走龙蛇,时间不长,一幅生动传神的文殊维摩菩萨像惊现大相国寺。次日清晨,老方丈与众僧一进此殿,忽觉凉风习习,吹散了多日来的酷热。定睛一看,这风竟乃画中菩萨的衣带所生。老方丈不禁惊呼:“真乃神来之笔,吴带生风。”吴道子也因此画名扬天下,被誉为“画圣”。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