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鼎定河山> 第二百二十五章 玩心惬志(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二百二十五章 玩心惬志(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嗯,这么说吧,若论大定娱乐圈谁最红?顶流之王非李师师莫属也。

  李师师摘得好声音桂冠后迅速窜红,有关其身世第一时间被众网友人肉出来……咳,就是这个意思吧,不论在哪个时代,成名就代表着没有隐私可言。名人需珍惜羽毛,切莫行差踏错,否则是要脱粉滴。

  她原本是汴京城内经营染房的王寅的女儿,三岁时父亲把她寄名佛寺,老僧为她摩顶,她突然大哭。老僧人认为她很象佛门弟子,因为大家管佛门弟子叫“师”,所以她就被叫做王师师。在王师师四岁时,父亲因罪死在狱中。她因此流露街头,经营青楼的歌妓李蕴见她是个美人坯子,于是将她收养,因此落入倡籍李家,并随其姓,改名为李师师,并教她琴棋书画、歌舞侍人。

  其实,她天生一副美声唱法的好嗓子,加上养母的悉心指点,不满十五岁的小孩,就已经是“人风流、歌婉转”,在汴京各教坊中独领风骚,高树艳帜。

  张先曾专为李师师创作新词牌《师师令》并有一词云:

  “香钿宝珥。拂菱花如水。学妆皆道称时宜,粉色有、天然春意。蜀彩衣长胜未起。纵乱云垂地。都城池苑夸桃李。问东风何似。不须回扇障清歌,唇一点、小於珠子。正是残英和月坠。寄此情千里。”

  是时,李师师才十二岁。张先已是八十五岁高龄,秦楼歌坊中又多流传他的词作,年老望重,由他专为李师师创作新词牌《师师令》,如同著名音乐制作人要捧红一歌坛新人,自然毫不费力,何况李师师本身也灵心慧质、能歌善舞。

  一树梨花压海棠么?如若属实,周老先生也太猛了吧,用“宝刀未老”远不足以形容。

  前二年,甜水巷可是名士出入最为频繁之处。无它,盖因李师师寓所在此。但这二年那里却是成了禁忌之地喽。

  具体的原由资云吞吞吐吐、欲说还休的没有说清,徐元杰等人正听的兴起呢,他却不往下说了,瞧他讳莫如深那样,还真是……可恶。

  冯过很是随意的问了声:“听闻甜水巷有秘道可通离宫,承宇兄可知此事真伪?”

  资云一听便乐了,挤眉弄眼的说道:“无风不起浪,空穴来风必有其因,这事在汴京城知者虽不多却也不少,若非……”

  瞪了冯过一眼,他果断的收声,这准妹夫不厚道啊,居然拿话诳自己,还能不能愉快的玩耍了?汴京的离宫便是大名鼎鼎的艮岳,那是什么地方?皇家禁地哪,甜水巷直通艮岳的秘道,你细品。

  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胜。

  当今官家不愧为大艺术家,不止精擅琴棋书画,更喜奇花异石。为此,他特设“应奉局”和“造作局”,,专门索求奇花异石等物,运往东京开封。这些运送花石的船只,每十船编为一纲,从江南到开封,沿淮﹑汴而上,舳舻相接,络绎不绝,故称花石纲。花石纲之扰,波及两淮和长江以南等广大地区,而以两浙为最甚。凡民家有一木一石﹑一花一草可供玩赏的,应奉局立即派人以黄纸封之,称为供奉皇帝之物,强迫居民看守,稍有不慎,则获“大不恭”之罪,搬运时,破墙拆屋而去。凡是应奉局看中的石块,不管大小,或在高山绝壑,或在深水激流,都不计民力千方百计搬运出来……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