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鼎定河山> 第二十一章 月池夜话(上)(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二十一章 月池夜话(上)(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眼下这大定王朝的走向与赵宋王朝如出一辙,若无意外注定会殊途同归。

  那个时空,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在城内搜刮数日,掳徽宗,钦宗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卿等数千人后北撤,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北宋灭亡。又称靖康之难、靖康之祸和靖康之变。

  这个时空呢?

  冯过算不上胸怀天下之人,所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抑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非现阶段的他所能触及的段数,只不过是对越了解所处的这个国度,便越担忧。

  总得做点什么吧,即便只求心安。

  奈何位卑言微,毫无证据的瞎嚷嚷只会被当作癔症,被视为危言耸听的异类。他可不想被钉在十字架上……那感觉,必定是不怎么美丽的。

  但似乎是有些机会的,辛弃疾资哲费宏这三人可作为突破口。

  先说费宏,这位三元公在朝堂上可是颇有些话语权的。

  他中状元这年八月,定明宗崩逝,费宏参加修纂《明宗实录》,受到总裁、副总裁推重,放手让他负责。

  正和元年,礼部考试的试官、主考官是阁臣、礼部尚书徐溥和汪宗伯,他们信任费宏,试卷的评定、上奏的文章都让费宏草拟,这一次,选拔了不少英才,受到人们的赞扬。费宏虽年轻,但在从政的几年中,参与了大臣主持的政务,显示了他不仅有文才,而且娴于政理,办事练达。

  正和五年,为廷试执卷官。不久,调左春坊左赞善。从官阶看,与在翰林院一样,并不高,但翰林为清贵之府,赞善旨辅导太子之责,对官员品德、学问的要求很高,于此可见费宏在朝中时望之高。

  正和七年,母亲余安人去世,费宏回乡治丧守孝,第二年父亲又去世。到今年,已是守制期满。嗯照规定是丁忧三年,他守孝其实是近五年。

  冯过从资哲那得晓消息称,朝中要修编《通鉴纂要》,欲召费宏回朝,大抵年前就有旨意传来。

  别问资哲是从何得知的消息,作为前翰林院掌院学士,虽只是正五品衔,但却是清贵无比的职位,再熬个数年便可入阁。这么重要的位置,即便他因政见不合被大佬排挤而含怨借丁忧退位,在朝中自也有不少人脉,弟子门生便不在少数,怎少得了“通风报信”者?

  费宏此人,时望高,官声佳,颇受朝堂大佬器重,此次返朝必会得到重要。

  冯过筹划着该如何不着痕迹的在费前辈面前表诉表诉“拙见”,倒是很快有了机会。

  是日,鹅湖书院山长潜斋先生设宴招待辛弃疾等资能,席间谈笑风生,宾主尽欢。

  宴散,众人移步半月池,品茗夜话。

  半月池所处的院子并不大,池旁有亭,悬挂了十数盏灯笼,灯光朦朦,将院子映照的别有一番意境。

  亭中就坐的自然是辛弃疾、费宏等主角,冯过、费懋贤、徐元杰数名青年俊彦有幸侍奉左右,倒茶递水,聆听贤言。余者便只能四下找地方或坐或站了,皆是噤声屏气,不敢扰了这份神圣氛围。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