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鼎定河山> 第二百三十章 企踵可待(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二百三十章 企踵可待(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太祖武夫当国,更欣赏那种下手快的高手,他确定,参加殿试的举子,都要完成三个题目,谁最先交卷即为状元。

  到了太宗时期,依然遵循太祖旧制,短则一年,长则三年举行一次考试,依然以出手快为取舍标准。“太宗时试进士,每以先进卷者为第一”。从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丁丑科的吕蒙正,到后来的胡旦、苏易简、陈尧叟等,个个都是才思敏捷的“快枪手”,题目拿起就能动手,文如泉涌,一挥而就,皆因抢先交卷成了状元。

  虽然“以先进卷者为第一”,然而皇帝们的初衷并不单单是以行文快慢为唯一的取舍标准,他们的要求是文理顺而才思捷,即又好又快。但是凡事断章取义者多矣,又好又快落实到了下面就变成了无所谓好、只寻求快了。于是,普天下的读书人纷纷寻找成章捷径和答题良方,管他文辞美不美,义理通不通,下笔千言,胡拼乱凑,“惟以敏速相夸”,只要下手快就行。从太平兴国年初到淳化年末的近二十年间,科场拼凑之风、轻浮之风盛行,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

  太宗淳化三年,举子李庶几甚至牵头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作文竞赛。他把那些将要参加当年壬辰科考试的举子们集中在京城一个烧饼铺里,以厨师烙好一个饼的时间完成一韵诗者为胜,闹得路人侧目,沸沸扬扬。事情辗转传到了太宗的耳边,这不是拿堂堂国考开玩笑吗?太宗雷霆震怒,决定采取措施来刹刹这股歪风。

  殿试的时候,太宗特意从《庄子寓言》中,摘出“卮言日出”四个字,拟了这道非常冷僻的赋题,他要看看这些平日以敏速相夸的考生们,是如何抓耳挠腮的。考题发下去不久,众考生还在眉头紧锁之际,李庶几就草草成篇,抢先交卷了。看到他那轻松得意的样子,太宗不禁怒火中烧,对着李庶几大声呵斥,当场他把轰出了考场。这次,文思敏捷的李庶几落了榜,作文慢慢腾腾的孙何却中了状元。从此,科考不再以答卷快慢为标准,科场“快枪手”没了市场。

  当然,你若是文章写的好自然可以早早的交卷,读卷官们并不会因为你的“快”而轻视或重视。更何况冯过还是位花样美男。

  这点也是极重要的。

  最典型的就是大昌铨选中的“身言书判”。就是一个人考中科举了,吏部任命他当官,这时候还得再考察一次,考的就是“身言书判”。其中这个“身”,就是外表。这个要“取其体貌丰伟”,就是说得身材高大,长得太猥琐的不行。还有呢,就是有一些特殊职位,对外表要求比较高。比如说汉代的谒者,他主要是负责朝堂上的礼仪以及出使这些事。这个就要求他得长得好看,就要“威容严恪”、“仪容端正”,还要选“美须眉、大音”的人来担任。因为他负责的都是礼仪性的事,代表的是朝廷的形象,外表必须得好。大音呢,就是嗓门大,因为古代没有扩音设备,通讯全靠喊,你要是声小了别人也听不清。后来有一些职位,像斋郎这种,因为从事的也是礼仪性的工作,所以对外表有要求。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