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登基大宝后,分封诸子,十三岁的常权被封为宁王,两年后,就藩大宁。后改封南昌,朱权自幼聪明好学,人称“贤王奇士“,太宗常棣登基后,尽夺其兵权,常权深感前途无望,只能韬光养晦以求自保,多与文人学士往来,寄情于戏曲、著述,研习道家典籍。
本任宁王常佑生性轻佻,无威仪,却擅长文过饰非。
他有没有啥野心不为人知,但一直为了组建一支私人武装,而谋复前代宁王因罪被革去的护卫屯田。他派了他府里的一个太监带着给梁师成的巨额私礼到北京。太监转送了礼物,转达了宁王希望有卫队,并有维持给他恢复了的卫队的收入的要求。梁师成同意了。尽管兵部反对,但在时任兵部尚书陆完、伶人臧贤及幸臣钱宁等人的帮助下,终于在崇宁二年四月获准恢复护卫。
当然,不管是梁师成抑或是陆完、臧贤与钱宁,都只能是在官家那多说好话,最终还需皇帝点头。但常佑会做人哪,晓得那位远房堂弟好玉石,他便多方搜刮,寻着好些奇石进奉,圣上龙颜大悦,区区卫队一事,允了。
江西的一些地方官员和南京的一些御史经常控告宁王。前年一月,南京的一些御史报告,宁王把肥沃的土地据为己有,科敛富户,恐吓地方当局,他们不敢抱怨一个亲王的作为。御史们希望向江西臣民发布一份公告,所有被宁王掠夺的财产应当归还;他的爪牙闹的任何乱子可由民政当局予以惩处;地方官员不应交结宁王。朝廷没有对这一请求作出反应。
一个负责在江西镇压盗匪活动的官员报告,主要由于宁王,土匪仍是一个严重问题。他既保护现存的土匪团伙,有时利用他们当他的爪牙,由于抢夺财产而把许多百姓驱而为匪,除此而外,又干预这一地区的贸易和商业。兵部尚书陆完把这些指控当作不实之词,搁置不问。
宁王在卫队终于到手以后,不但为他的卫队请求衙署的印信,而且也请求给予他管辖当地监军和他所在地区守卫部队军官的权力的印信。这一请求被批准。同时,他又招募了大约一百名盗匪的私人卫队,作为他本人的心腹。
他要求准许他审询并惩处他管辖范围内的皇族。这个要求也靠兵部尚书陆完的建议而被认可。皇帝由于听到宁王专心致志于他职责的细节而感到高兴,仍然把反对他的报告当作诽谤而置之不理。可是这时民间已经在传宁王开始把自己叫作君主,把他的卫队叫作皇帝侍从,把他的命令叫作皇帝的敕令。有一次他实际上试图让这个地区的文官们穿戴正式朝服随侍他,好像他的确是一个皇帝。巡抚代表他的部属说,这不合礼仪,并拒绝这样做。甚至这种荒谬的行为也没有受到朝廷的指责。
宁王由于某种原因仍然没有受怀疑,其他诸王被认为不忠的行为,在他却被宽容。譬如鲁王的孙子(他是一个熟练的射手)错误地被牵连进一桩谋反案,被定罪并废为庶人。他的罪过是熟谙箭术和有野战指挥官的才能。可是,把自己的命令当作皇帝敕令颁发的宁王却仍然未受触动。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