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鼎定河山> 第二百四十七章 群英荟萃(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二百四十七章 群英荟萃(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除此之外,还有一项要命的政策,政府制定有“月输不及数,计所负倍罚”的条款,意思是这个月通过卖酒给官府提供的收入如果没达到指标,按欠多少加倍罚款。长期这样搞的结果,自然是酒户们普遍亏本。

  面对沉重的酒曲摊派,开封城的正店酒户们要想挣到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走高档路线提升所酿之酒的品位——开封城最具消费力的人群,是由皇室、贵族、官僚及其家属组成的食税群体。只有满足了这些人的需求,正店酒户们才能活下来。

  于是,开封城正店酒楼所酿之酒的取名风格普遍是这样的:丰乐楼眉寿、和旨,忻乐楼仙醪,和乐楼琼浆,遇仙楼玉液,玉楼玉醖,铁薛楼瑶醹,仁和楼琼浆,高阳店流霞、清风楼玉髓,会仙楼玉醑,八仙楼仙醪,时楼碧光,班楼琼波,潘楼琼液,千春楼仙醪,……正店酒楼普遍给酒取这种风格的名称,显然是以文雅的食税群体为主要目标用户。

  譬如有孙赐号者,本行酒家博士,诚实不欺,主人爱之,假以百千,使为脚店。……其货渐侈大,乃置图画于壁间,列书史于几案,为雅戏之具,皆不凡。人竞趋之。久之,遂开正店,建楼,渐倾中都。

  孙赐号原本在正店做事,因做人诚实,被老板看中让他去单独开了一家脚店,以扩张正店的酒水买卖。

  他经营脚店的策略,是在墙壁上绘画,在茶几桌案上陈列图书典籍等文雅之物。这种经营风格迎合了开封城庞大食税群体中的官僚士大夫的消费趣味,于是生意兴隆。挣了大钱的孙赐号,后来建楼开起正店,成了开封城里有头有脸的人物。可想而知,如果有一天官僚士大夫这个食税群体消失了,孙赐号的酒楼便要开不下去。

  稍后,春风满面的资云也到了,饮酒三盅。

  这个小群体中,冯过自是一马当先,胡铨二甲十三,余者皆在二甲末或三甲被取中。并不出意外,胡铨、资云、辛圹及王棣会留京,谢逸兄弟选择外放,嗯,一个广东番禺,一个福建宁德。

  今次聚会也算是为了谢氏兄弟践行,冯过破例多饮了,大致六分醉。

  酒是好东西,推杯换盏间关系便亲近了许多。早先乡试时尚有地域之争,多少是心存芥蒂的,到了此时,便是实打实的乡党了,自是前嫌尽去。

  冯过酒兴酣畅,乃起身拂袖朗声诵道: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词只得半阕,豪气干云,气势万千,以记此次相聚,最是相得。

  会仙楼正店,一楼有百十分厅馆,二、三楼则是雅阁。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