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鼎定河山> 第二十三章 心理之道(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二十三章 心理之道(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一名亲王,一年可以领到一万石俸禄,比宰相高七倍,这还不包括土地收入和其他封赏。为了让皇族子孙过上优越的物质生活,常威规定皇族可以不用从事任何生产工作,只要是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常氏子孙,即可享受国朝优待:

  超过十岁,每年都能领到一笔固定的俸禄,婚丧嫁娶均由朝廷操办。

  这难怪时人会做出这样的感慨:“我朝亲亲之恩,可谓无所不用,其厚远过前代矣。”

  但皇帝们在保证自己过着奢侈生活的基础上,又极力强化集权统治,限制藩王手中的实权。为了防止藩王作乱,明宗皇帝不得不拿出“杀手锏”:“二王不相见”。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让藩王们终生不得碰面,以防止他们暗中勾结笼络,篡夺皇权。

  而由于藩王养尊处优,无法从事生产劳动,且没机会从事生产劳动,所以他们想要增加收入,只能通过一种方式,那就是钻优待政策的空子,多生孩子领取国朝补贴。多生一个孩子,国朝给出的补贴便多了一份。

  随着宗室成员的暴涨,朝廷当时处于尴尬的地位,因为供养不起了。诸如河南一地,存留米八十四万三千石,而当地宗室禄米就需要一百九十二万。

  “二省之粮,犹不及供宗室禄米之半。”

  供养不起怎么办?朝廷只好进行改革,譬如说减少禄米数额,允许部分宗室成员从事士农工商各业;又譬如允许宗室成员参加科举,可以走上仕途,以此来自己解决生计问题。

  不过,种种改革皆是收效甚微,封地就藩的宗室苦之久矣,反倒是朝阳常氏经过四百年发展壮大,成了信州第一望族。

  其名下产业名目繁多,酿酒、染纺、造纸刻印皆为信州第一商。

  此时的造纸术其实已有了质的提升,但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只有寥寥数家,谁会舍弃既得利益?是以,书籍价格与以往相比虽有大幅度下降,对寻常百姓而言仍属于“奢侈品”。

  “一品阁”之所以能成为行业翘楚,除了其特殊地位外,也确实是因为族中有能人,方能成就地位。技术二字何解?“技”是为“本领”、“能耐”,“术”便是将自己本领推销出去的本事。

  之所以不插手刊印此次文会相关内容,却非“一品阁”大度让贤,而是事涉敏感,让朝阳常氏不得不小心审视。

  本朝将朱子夫的《四书集注》指定为科举考试参考书,标志着程朱理学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所谓程朱理学,强调“理”高于一切,犹如“以理为本”,与如今“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截然不同。

  儒学经过一千多年进化,吸收了诸子学派思想,成为唯一成熟的治国思想,常定没得选择,只能选择儒家。之所以抬高程朱理学,因为程朱理学实在太好了,几乎是为统治者量身定做。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