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清贫只是相对而言,大定官员的薪酬待遇还是相当优厚的,反正李格非不喜钻营,倒是少了官场诸多迎来送往。
京城大居不易,待他升任京官,虽然贵为一部佐貮官,算是踏入朝廷中枢之列,薪酬也是水涨船高。
此时的官员在年俸之外,还有禄粟、绫绢绵、茶、酒、厨料、薪、蒿、炭、盐,甚至包括喂马的草料等实物补贴。
另外,官员虽然不种田,可朝廷会给他们分配一块田地——职田。从真宗时期开始,宋朝恢复了职田制度,授予地方官员一定面积的职田。两京、大藩府的职田最高,有四十顷,约二万多亩。就连偏远地区的小县县令,都有七顷田地,约四千六百多亩。官员将职田租给佃农耕种,每年坐享其成,也是一笔丰厚的收入。
朝廷对官员很体贴,“爱屋及乌”之下,连他们的家属都照料得无微不至。官员到地方上做官,是不能携带家属的。期间,家属的赡养费和米、面、肉等生活用品,一律由国家财政承担。这样一来,官员完全没有后顾之忧了。
奈何李格非太过清廉,全无雁过拔毛的官场习气,薪水也只是将将够一大家子的用度。
仁宗时期,翰林学士张伯镇就发过牢骚:
“任京两般日月:望月初,请料钱,觉日月长;到月终,供房钱,觉日月短。”
翰林学士,何种身份地位,宋朝做过翰林学士的如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哪一个不是知识分子中的精英,地位优越。这样的人居然每月初等待发工资的时候感觉日子过得好慢,要交房租时感觉怎么日子过得如此之快。
“小小园林矮矮屋,一日房钱一贯足。”
李府便是李格非租的住所,一个月三十贯。这等租金可见小园林并非真的是小园林,算得上是小别墅了。
李格非的薪水除了购买书籍、家里用度和房屋租金,真心是所剩无几了。之所以狠下心来租了园林,那也是尽力为妻儿创造更舒适的居住条件。
这个园林算是不错的了,与冯过住的院子却相去甚远。
话说冯家在小七身上可真的是下了血本,十几万贯的院子说买就买,全款哦。只要是冯过所需,族里必千方百计的满足,其在族里的地位也压过了族长冯礼唐。倒是冯居庸夫好二人并未因而飘飘然,一如往常的对待族老。
“族者何也?族者凑也,聚也,谓恩爱相流凑也。上凑高祖,下至玄孙,一家有吉,百家聚之,合而为亲,生相亲爱死相哀痛,有会聚之道,故谓之族。”
春秋战国以后,一个宗族所包含的人口往往可达几千;魏、晋、昌、楚时,个别豪门大姓甚至有上万人。
春秋战国时期,有着血缘关系或者姻亲关系的各个诸侯国不再为此有所顾虑,相互之间不断发生血腥战争,使得作为政治制度的宗法制度破产了。但是宗法制度中强调伦常秩序,注重血缘身份的原则和精神,经过儒家的宣扬和努力,竟然奇迹般地维系下来了,渐渐形成“宗族”制。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