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鼎定河山> 第二百六十四章 救荒活民(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二百六十四章 救荒活民(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七月,两浙连遭旱灾、蝗灾,继发瘟疫,吴越饥疫死者近半,以越州灾情最为严重。时任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的赵抃,临危受命,赴任越州知州。赵抃视察赈灾发现,各县官府均颁布告示,严令禁止哄抬米价;大米受制于平价,人人皆能负担,可饥民依旧漫山遍野,而获捐余粮几乎耗竭,官粮又调配迟缓,灾情毫无缓和迹象。赵抃上奏朝廷请求从外地调粮平抑粮价、赈济灾民。

  粮食粮食,又是粮食。

  这几年灾害不断,河决恩州清河埽;京东西两河等地水灾;江南干旱、蝗虫成灾;河东地震,等等。

  处处赈灾,委实令朝廷疲于奔命,这赵抃被委以重任就不能好好的解决此事?仍是申请调粮赈灾?可朝廷也没有余粮哪。

  自然灾害频仍,极端天气不断,艰辛困顿的自然只能是广大的底层百姓。

  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寒冷时期,发生在西周时期,历时大约三百年左右。据竹书记年记载,武王伐纣灭亡商朝的同时,顺便将虎豹等猛兽赶出了中原,使中原百姓恢复了安定的生活。但事实上,猛兽并不是周武王赶走的,而是因为天气寒冷,主动退出了中原地区。第二个寒冷时期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历时大约六百年,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当时北方树木的发芽时间,要比现代晚了半个月左右,可见当时冬季之漫长。第三个寒冷时期便发生在大定,历时百余年,北方大雪漫天,江南洞庭湖等湖泊全部封冻,黄河封冻也是常态。

  雪灾、水灾、旱灾、蝗虫、黄河决堤,接踵而至的灾害置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并加剧了贫富分化。

  就譬如粮食,虽然朝廷在各地都设有常平仓,但一旦遇到灾害,储备粮便无异是杯水车薪。事实上,粮食多囤积在粮商及豪门大户手上,普通百姓家里存粮极少,一旦遇灾便难以为继。

  世上不缺善人,但更不缺奸商,灾害来临之际,能指望他们竞相出手赈济?

  工部、户部这两个职能部门也无有应对良策,干脆装死甩锅,极力要撇清干系或者说减轻责任。

  那个时空,冯过是经历过饥饿的,感同身受,第一时间联系冯去疾购粮捐给灾区,算是尽一份心力。

  他又想起那个时空救灾二事,一是范仲淹,一是赵汴。

  吴州、两浙路爆发大饥荒,杭州灾情特别严重。当时在杭州就职的范仲淹,先下令散发米粮赈灾,并鼓励百姓储备粮食。

  他发现吴州民俗喜好赛舟,并且笃信佛教。于是他就鼓励百姓举行划船比赛,自己也日日在湖上宴饮。从春至夏,当地百姓几乎天天都扶老携幼在湖边争看赛船。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