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宗朝,官员人数的增长亦十分迅速,冗官问题严重。选人改官是官员仕途中的大事,选人改官时需要等候皇帝依次引对才可注拟官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官场,改官人数也随之增多,等候引对的时间即选人待次的时间也就越来越长。“至是,待次者多,有踰二年乃得引。帝闵其留滞,诏每甲引四人以便之”。
英宗时,冗官问题更为严重,上官均言:“今之士大夫列于版籍者,可谓至冗矣。京官自承务郎至朝议大夫,凡二千八百余人,选人一万余人,大使臣二千五百余人,小使臣一万三千余人,举天下之员阙,不足以充入仕之人。”官员人数太多,现有的官阙位不能容纳过多的官员人数。
官员人数膨胀,选人和小使臣的数量尤其多,不管是文臣还是武臣都以中下级官员人数较多,是高级官员的五倍之多,待次、待阙的主体正是这些中下级官员。而将所有的官阙位都利用起来,也不能容纳如此多的人数,结果就是让更多的人待次、待阙。
入崇宁以来,冗员问题依旧十分严重,“以冗员猥多,虽略曾裁损,其数尚繁。”虽有减少冗员,但官员人数依然很多,员多阙少的问题依然不能解决。不管是皇帝还是朝臣都意识到冗员问题的严重性,但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如果不从源头上减少官员的人数,控制入仕之源,任何企图缓解冗官问题的措施都是徒劳的。
是以,冯过能只在翰林院不到两年便外放一军通判,绝非轻而易举之举。
资哲透露了其中相关内情,冯过此次升迁外放与他在金陵倭寇入侵事件中的表现不无关系。其时,区区数十名倭寇闯入金陵城逞恶行凶,所过一处鸡犬不宁,守备军士防御不力导致城中多有百姓受到侵害。冯过却率人不退反进,歼俘倭寇数名。要知道,倭寇来去无定,鲜有被俘获者。冯过勇斗倭寇,可谓是奇功一件。只是此事关系朝廷颜面,被压了下来。有功不赏算是事出有因,但并非是抹去了他的功劳。这不,此次越格提拔便是吃了金陵杀倭的福利,否则资哲几人再如何争取只怕也未能竞功。
珍惜吧,冯七郎。
前往河东赴任,有一个月的上任假。
之员上任,指官员前往任官之处,之官上任有一定的时间规定。官员如期赴任关系到朝廷权力的强化,关系到行政效率的高效运转。比如明确规定川峡、岭南、福建官员任命,给两个月的上任假,这两个月的上任假不包含路程。
超过期限不得再上任,遣送到朝廷,不再有任官的资格。本朝之官限满不赴会受到惩罚,其规定可见于《定刑统》卷九《职制律》载:“诸之官限满不赴者,一日笞十,十日加一等,罪止徒一年。”也就是说,之官上任违限会受到惩罚,轻者会受到鞭笞,重者会受到徙一年的惩罚。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