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水之多,何处不可取一瓢饮?实则谬也。煮茶选水最为关键,此中有大学问。”甘诚可算逮着机会卖弄“学识”了,低声解释道:“煮茶的水,用山水最好,江河水次之,井水最差。水质应清,无色透明,清可见底,是选水的最基本要求。水是活水,水源须流动。要轻水,应甘冽。”
“湖州太守李季卿,一次外出游玩,在扬州偶遇陆羽,便请其上船品茶。李季卿听说扬子江南泠水煮茶最好,就令士卒去取。士卒取水上岸后,不小心洒了一半,就取一半近岸的水充数。谁知陆羽一尝,说:‘不对,这是近岸水。’倒出一半,再尝后才说:‘这才是南泠水。’士兵听后告知实情,李季卿大为叹服,记下陆羽口授的天下二十名水等级……”徐元杰点头附和:“江州庐山康王谷谷帘水第一,常州无锡县惠山石泉第二;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硖州扇子硖蛤蟆口水第四……雪水最次。”
冯过默默的充当合格的听众。茶道,他真的不通,只记得几首相关的诗文。
“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初沸,则水合量,调之以盐味,谓弃其啜余……”
陆羽侃侃而谈,论及茶经的他仿似光芒罩身,掷地有声。
水煮沸了,冒出像鱼眼睛的小气泡,有轻微的响声,称作“一沸”;锅的边缘有连珠般的泡往上冒,称作“二沸”;水波翻腾,称作“三沸”。
陆羽这“三沸”说,乃是对水的三次沸腾时间做了严格界定。无论“鱼目”,还是水泛连珠,抑或水波翻腾,都还可凭眼力来判断,而“点茶候汤”,则全靠听力来判断水沸程度,那才真正是考验煮茶人的技术。
不多会,茶博士点茶完毕,接着下一步骤----分茶。
分茶,又称茶百戏、水丹青、汤戏、茶戏。
所谓茶百戏,就是仅利用茶和水,使得茶汤纹脉形成文字和图案的茶艺。
甘诚显然精于茶道,慢悠悠的说:“陶谷著《清异录》,共六卷,内分三十七门,在《荈茗录》中记载:‘茶百戏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之茶百戏。’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
冯过几人位置较居中,正好可以看清茶博士的举动。
讲真,虽然首次见识,冯过却并未有太多惊愕,这茶百戏与那世的咖啡拉花实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亦有不同。
茶茶百戏只是茶和水,没有其他的原料,通过特殊的处理方法,使茶汤形成多种图案;咖啡拉花是利用咖啡和牛奶,两种不同性质和不溶性的原料,呈现出多种图案。
茶百戏给人一种朦胧的意象,非常适合中式书法和绘画,浓重的山峰,袅袅炊烟;咖啡拉花是利用牛奶比咖啡轻的原理,在浓缩咖啡上倒牛奶来创造图案,给人的感觉和茶百戏完全不同。前者重意,后者重型。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