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鼎定河山> 第五十四章 与民同乐(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五十四章 与民同乐(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花魁者,花中魁首也,如牡丹、梅花,亦指绝色佳人。

  本朝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风气远比从前自由开放,文人们用yan词来品评ji女们的才貌。久而久之,经验愈加丰富的文人sao客们,开始对比起了各家的各个ji女的优劣高下,谓之“评花榜”。

  评选的项目,除了容貌、神态、言语之外,还有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排名有时则仿照科举考试,分一二三甲、状元、榜眼、探花。

  金陵最是风靡盛行,冯梦龙在《情史·情痴类》中载“金陵青楼十二钗”:隆安间,海宇清谧,金陵最称富饶,而平康亦极盛。诸姬著名者,前则刘、董、罗、葛、段、赵;后则何、蒋、王、杨、马、褚,青楼所称十二钗也。

  冯梦龙所说的“金陵十二钗”,是由当时文人才子评品出的金陵青楼十二名ji,前六位刘、董、罗、葛、段、赵,后六位何、蒋、王、杨、马、褚。

  隆安末,金陵城又在侨居水阁举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评花榜”活动,四方前往观赏的士人富商的车马挤满大街小巷,水阁外排列的船只像一堵墙,梨园子弟则分三班连场演戏助兴。最终被评为第一名的王月封号“状元”,在鼓乐声中坐上百花簇拥的“状元”宝座,用金杯品酒,颇为荣耀。有人还题诗:“月中仙子花中王,第一嫦娥第一香”。

  真宗天启元年,文人潘之恒还总结自己品评名ji的实践,撰有《金陵ji品》,把金陵名ji分为四类:一曰品,典型胜;二曰韵,丰仪胜;三曰才,调度胜;四曰色,颖秀胜。“品、韵、才、色”概括了金陵名ji的四种风格,这也成为后来青楼“评花榜”的四条标准。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秦淮河畔,夫子庙前,富贾云集,青楼林立,画舫凌波,无限风光。

  信州比不得金陵,信江也美不过秦淮河,元宵节前后十余日亦是车马塞道,彩灯绚烂。

  相传东汉顺帝时沛国丰人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五斗米道”而举行的“燃灯祭斗”仪式。南朝时期,国都建康出现了举办传统元宵灯会的习俗,其盛况为全国之冠。灯会兴于昌,盛于楚,到大定时达到顶峰。

  东晋、南朝时期金陵(建康)作为当时国都,秦淮河畔居住了很多达官贵族和豪门名士,每到元宵节,他们也效仿宫廷,张灯结彩。东晋诗人习凿齿有诗《诗灯笼》描写当时张灯的情形。南朝宋孝武帝在位期间,纸张技术发展迅速,成本低廉,取代了丝织品的大量应用,使得灯彩艺术迅速发展。汉晋时,每逢春月花开时,蜀郡的统治者都要“纵民游乐,嬉戏西园”。同时灯红火耀,以粉饰太平。

  楚仁宗景祐元年,用于祭祀孔子的至圣文宣王庙(即夫子庙)在金陵建成,秦淮河河畔也成为览胜佳地,夫子庙地区的灯会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