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清末的法师> 第1141章 学院崛起(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141章 学院崛起(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每次少量,次数多了,结局截然不同。

  前面奥斯曼帝-国打的顺风顺水。

  直到8月8日,遭到沙-俄军队堵截。

  就是逆风局才狂涨经验。

  在险象环生中,一群学生迅速完成蜕变。

  这队学生,学不到德-国那种精密的战-争艺术,但中-东-战场运动性比西线高,他们见识了欧-战中的步炮协调和延时型反攻。

  赵传薪教学生教出了心得。

  很快又带第三波学生,参加了英国和奥斯曼帝-国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加时赛战-争。

  这次,赵传薪明显偏向同盟-国一方,他带着学生参加了库特·艾·阿玛拉的防守战。

  英-军有480公里的通信线路,为了保护通信线路,就只能在沿途分散兵力,导致攻-打库特·艾·阿玛拉的时候兵力不足。

  赵传薪与奥斯曼帝-国的此战首-领纳·阿德·丁·帕沙商量,让他们分给十个学生500人指挥,代价是为这五百人的枪支弹药和军粮负责。

  帮忙干活,还给物资,何乐不为?

  赵传薪所在的这条防线上,学生带着士兵布置了铁丝网障碍区,倒塌的土墙也被柱子支棱起来,重重叠叠的防备英-军炮击。

  然后分门别类的规划出补给线、预备阵地、指挥所和营房。

  队伍虽小,五脏俱全。

  赵传薪穿着土黄色短袖,吃海鲜面,咬着蒜瓣,丝毫不理会空气中扬起的尘土。

  “队长,能给俺一瓣蒜吗?”一个叫王光复的学生不好意思开口。

  赵传薪丢了两头蒜过去:“你们几个分分吧。”

  王光复拿着蒜出门,给外面十个人分了。

  这支五百人队伍,作战服、军粮、武器装备等与别的部队都不同。

  土黄色作战服,和当地建筑和大地相仿,隐蔽性极强。

  军-粮是B类和C类。

  这已经不错了。

  赵传薪不需要和士兵共进退,他天天开小灶,反正也不是他带-兵。

  虽然已经9月末,但这里天气依旧炎热。

  战-场尸体腐烂散发的恶臭随风飘荡,令人作呕。

  吃过晚饭,英-军又开始开炮。

  各方进入防空掩体躲避。

  有人拿赵传薪做的潜望镜探出掩体查看敌情。

  王光复总是疑神疑鬼,觉得其它防线随时崩溃,或许英-军已经打到了后方。

  他是这支队伍的“司-令”。

  夜里,英-军发起冲锋。

  王光复这里本来是侧翼,却不妨英军将攻击方向偏移200米,这里便首当其冲。

  王光复立即让之前设计的火力点,给英-军来了一组组合拳。

  裹着头巾的印——度小分队伤亡惨重。

  但接下来澳洲的士兵就没那么好打了。

  澳-洲兵比英-国兵还精锐。

  他们分散开,与第二梯队打起了手榴弹战。

  赵传薪的苹果雷威力大,体积小,丢的更远。

  英-军手榴弹里的炸药似乎有点问题,威力感人。

  赵传薪在黑暗中抽烟,忽然他起身朝外走去,来到指挥部告诉王光复:“小心3号阵地,那里是拐角。”

  说完,他在旁边坐着看热闹。

  王光复取出之前绘制的地形图一看,悚然一惊:“快,第四梯队,部署在3号阵地上。”

  此处是土城的边缘,3号阵地拐角处,有利于攻方不利于守方。

  赵传薪在黑暗中稳坐如山。

  不多时,战斗进入白热化。

  另一个学生来报:“2号阵地告急……”

  王光复只觉得头皮发麻。

  赵传薪声音从黑暗中传来:“2号机枪阵地加了钢板和土袋,你怕个几把?”

  王光复精神一振:“无妨,2号阵地死守住。”

  果然,2号阵地屁事没有。

  很快,英-军败下阵去。

  别的地方却依旧在打,但王光复这里暂告安全。

  王光复擦擦额头冷汗,手脚俱抖。

  指挥战斗的压力,比他设想中还要大。

  虽说赵传薪坐镇,至少能保证他们生命安全。

  但指挥不当会死人,别人因自己而死,那种感觉很不好受。

  他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队长,想来我不适合指挥。”

  赵传薪不置可否:“等明天,你派人去其它部-队问问数据。”

  第二天,王光复派人一问,得知昨晚上他们阵地被重点照顾,他们死伤最小,但他们击毙敌人数量最多。

  纳·阿德·丁·帕沙还狠狠地夸了他几句。

  王光复自信失而复得,众学子面上有光。

  此前,他们经过三个月学习,主要关于堑壕方面。

  王光复积极与同学探讨,认为虽然他们据土城而守,但防守布置应当效仿堑壕幽径曲折。

  工事不必连贯,事实证明,只要火力点能彼此照应阵地便固若金汤,2号阵地便是极好的例子。

  但需要加强防空洞,给士兵休息空间。

  需要打造类似交通壕的通道,能在安全环境调兵遣将。

  王光复又去找赵传薪讨要地雷。

  工兵在他指挥下,出掩体后匍匐前进,忍着刺鼻的灰尘,趴在地上刨土,将地雷掩埋,形成简单的地雷带。

  地雷带不是防备进攻,是防备己方视线死角被敌人针对,好及时发现敌人。

  守军仅有一万,进攻方的英军也只有一万多。

  接下来三天,双方开始硬桥硬马的对抗。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光复一系列安排,让阵地防守主角色从手榴弹变成步枪和机枪火力。

  英-军靠土袋墙做掩护,在战线前挖掘工事步步为营。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