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不让私人大量种植经济作物,集体种植的话看运气。
有的地方管理松一些,有的则比较严格。
王满银在后世看过一个例子,有地方曾组织专门砍树队,将上万株果树和用材林,不分集体和个人,通通砍掉。还有临近公社村子发生过拔棉花苗的。
“只要不是个人种,应该问题不大。大不了,到时候砍了当柴火。这也不敢做,那也不敢弄,咱们活该吃不饱饭。”这时,王延强接口回答。
“没错,可以再撒些花椒籽育苗,反正这些不费啥事。”王连顺当然同意。
其实像柠条、苜蓿这些植物并不像种庄稼那样,需要时时管理,无非遇到大旱天气浇几次水。就算真长不成,最多浪费点种子。
顿了顿,他又说道,“剩余就是继续淤地坝,去年谢工临走前,把整个图纸都留下了。今年咱们按照图纸施工就行,争取麦收前再修一道土坝。”
闻言,王满银三人纷纷点头。
淤地坝是个长期过程,以小型为主,小多成群。王连顺这个目标定的很实际,没有一味求快。
不像临近公社有个村支书,打算把天吹出个大窟窿。对方让社员们七天七夜修建一个大涝池,而且下达了死命令,不管用什么办法,总之七天内必须完成。
当时场面相当热闹,全村社员齐上阵,愣在规定时间内把涝池给挖出来了。
而后,村主任让人敲敲打打去公社报喜,很是风光了一段时间。
结果由于赶时间抢进度,涝池防水没做好,搜集到的雨水全部渗入地下,去年干旱时没有起到半点作用。弄得村里不少人在背后骂娘。
无奈之下,这个村主任只得再次成立青年突击队,又让社员们忙乎几个月才算完工,比重新挖一个涝池还费劲。
……
就这样,几个人喝着小酒商量,把二队今年要做的事情大致给定下来。
困难肯定有的,但大家话里充满希望。
王满银很喜欢这样的氛围,至少几人心往一处使,都想让二队的日子越来越好。
尤其王连顺最后喊得那句总结话语,更让他感慨不已。
“苦战五年,争取实现不吃糠!”这应该算最务实的想法了。
其实,老百姓的要求从来都很简单。
令王满银没想到的是,自己真成了香饽饽。他刚从王连顺家开完小会,转天王满囤又亲自找上门。
听完对方的讲述,王满银惊愕开口道:“满囤哥,你开啥玩笑哩,我现在是二队社员,咋可能去一队当生产队长。”
原本以为王满囤登门干啥呢,没想到竟然是这个打算,以至于他有些不相信。
“满银,你要愿意干,我立马找连顺叔商量,把你转到一队去。”王满囤又道。
在村里想换生产队很容易,只要支书一句话就行。
自从一队社员们叽咕着换队长开始,王满囤就开始盘算新人选。
生产队长这个职务,官不大责任不小,关系着社员们的生计问题,所以必须要找个有能力的。如果再来一个和自己弟弟类似的人,还不如不选呢。
王满囤将一队众人盘算了好几次,都没发现满意的,最后才把目光投在王满银身上。他越想越觉得合适:王满银早不是人们口中的二流子了,现在在村里口碑很好,而且也有能力,做事情很让人信服。
如果转到一队的话,由自己提名,相信肯定能够通过全队社员的投票。至于赵建海那边,也有办法的。..??m
王满银见对方很认真的样子,才确定不是开玩笑。
冷不丁的,自己这是要踏入村委会了?
不过只兴奋了两秒后,他就很坚定的开口道:“满囤哥,当生产队长需要操心的事情太多,每天起早贪黑安排各项任务。我还是算了,做不来的。”
“再说我家守着代销点,兰花要去供销社上班……”
王满银说了一大通,总之坚决不干。
一方面因为懒,另一方面生产队长真不是那么容易做,而且还会存在一定麻烦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