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从平凡的世界开始当农民> 第八十九章 老百姓很聪明(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八十九章 老百姓很聪明(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也许是被大雁肉刺激到了,近几天不断有人去东拉河边寻摸,希望能够捉只大雁尝尝。

  在他们看来,王满银和王延强所用的方法并不是什么秘密。只要弄根针,再捉条泥鳅完事儿……

  总之,有手就行。

  可惜让人们失望了,现在东拉河边连根大雁毛都看不到。

  黄土高原只是大雁们迁徙途中歇脚的地方,受到惊吓后,它们早已经飞到更北方,哪会傻到继续待在原地。

  王连顺那边见赵建海指望不上,转天就召集二队社员们开会,商量着正式开始淤地坝。

  没了赵建海,大家变得很随意。

  当然,主要谢守政在讲,其他人不断提出各种意见。

  大家最关心的有两个问题:如何保证土坝不会被冲毁,第二就是如何解决渗水。

  别以为老百姓傻,不知道淤地坝的好处……关键看着好处不一定能得到。

  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到最后忙乎几个月一场空,还不如不干。

  谢守政很有耐心,对社员们的问题挨个讲述,给大家整明明白白的。

  到最后,没人再反对,反而有些激情好涨的样子。

  王满银再次感觉自己小瞧了王连顺的智慧和担当。

  整个动员会从头开到尾,人家没多说几句话,更没喊什么口号,轻易就让社员们同意,而且发自肺腑的。

  这绝对是一种能耐。

  还是那句话,不要把老百姓当成傻子看,他们有着自己的智慧和判断。只要把利益关系讲明白,让人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根本不用上边动员,他们就会自发的去做。

  没好处的事儿,能磨洋工自然磨洋工。

  淤地坝真做成,能给二队带来十多亩上好的川地。

  如果风调雨顺的年成倒没什么。毕竟有個“够不够,三百六”,粮食再多落到社员们手里也有定量。

  但遇到荒年,这可是能救命的。

  偏偏黄土高原这个日怂的天气,不旱不涝的年景实在太少了。真没吃的,那就只能外出讨饭。

  年前有次王满银在河沟边碰到石川村放羊的杜老汉,两人闲聊时,对方曾说自己活了五十多岁,几乎年年都外出讨饭。

  从记事起,只有两年田里的庄稼收成好才没讨饭。

  罐子村这边稍微好点,但也没好多少。

  另外说修建土坝,按照谢守政的设计图,其实属于土石坝。

  需要用到炸药和雷管开山取土取石头的……由队里出钱,让王延强帮忙联系购买。

  现在对危险品管理比较松散,这也不算什么难事儿。只要拿着村里的证明,很容易能买到。

  王满银开完会返回村头,借着夜色照例进入空间,第一时间直奔红薯地。

  不出所料,里边又赶起不少蝗虫。

  没办法,目前只能暂时采用这种笨方法。

  再过上一个多月,等东拉河里有了青蛙,捉几只放入空间养着,或许能够解决根本问题。

  捉完蝗虫,再给空间里那群家禽家畜喂了食物,他才施施然走上场畔。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