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娶之日,女家设午宴请亲友,俗称请“出门昼酒”。男家摆酒席遍请亲友,俗称请“新妇酒”。午宴后,接亲队伍前往女家(新郎不必亲白前往)。花轿到达女家,新娘凤冠霞帔,盛装而待,上轿前必须伤心哭嫁,以避凶煞,并与兄弟举行“分家契”仪式,最后由全福的长辈搀扶上轿。并由小舅小姨伴送新娘前行,俗称“送媳妇”(蕉城区风俗,送亲的小姨特别多,少则4人多则12人)。花轿大抵天黑到达男家,再由男家全福长辈出来,揭去轿门上的“轿前符咒”,点火焚化,然后开启轿门,“正中姑”(全福小女孩担任)请新娘下轿,再由“伴娘妈”(通晓当地婚姻礼仪的老妇)搀扶到大厅,等待举行拜堂成亲大礼。当花轿到男家大门口时,新郎及其父母兄嫂都必须上楼回避,以示身份尊上,将来镇得住新娘。经“子弟官”手提“风雨灯”(全福小男孩担任)来回上楼三次相请,新郎身着长袍头戴礼帽下楼与新娘一道拜堂,三拜九叩礼毕,新娘由全福长辈持喜烛、捧“斗灯”(内置大米、红蛋、镜子、剪刀、尺子、筷子、戥秤、点燃灼油灯并围上红纸的红漆圆形木斗——即俗称“斗灯”)缓步引入新房,新娘进入新房后端坐床沿,让人观睹,俗称“瞧新妇”。拜堂后,大厅上再次摆起酒宴请亲友,俗称“请接亲酒”。一般午宴的“新妇酒”宴请女宾,晚宴的“接亲酒”宴请男宾。
“接亲酒”后,另备一桌精美丰盛的筵席,俗称“佳期酒”,赴席者多为预先选好的父母双全的全福青年,喝“佳期酒”和“闹洞房”往往间杂进行,通常“闹洞房”要闹三次以上,直至拂晓(也有是夜送房的)。
迎娶次日,天一亮新娘便在“伴娘妈”的引领下进厨房行“下厨礼”,当天新娘还得参拜亲属长辈,行“见客礼”。当夜,“伴娘妈”备办糖茶、点心两份送入新房请新郎、新娘一道吃用,俗称“送房”。
迎娶第三天,新郎须陪伴新娘同往岳父家,即新娘“回门”,新郎做女婿”。女家要摆“女婿酒”宴请女婿,于当日返回男家,至此整个婚姻礼仪才告结束。
春节,俗称大年,是民间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境内各地春节团拜日子也有差异。初一是福安贺年日,家家必备冰糖茶、米饼、糖饴、水果,热情待客。正月初二,是福鼎、柘荣和古田拜年日。福安初二是“白年日”(祭奠死者的日子),忌来客串门。霞浦则有吃新年饭祭奠死者的习俗,故忌讳初一、初三、初四有客登门。
民间春节庆祝活动到正月十五日元宵之夜达到高潮。街市上张灯结彩,有“迎铁机”、“驮故事”(由若干儿童扮演神话戏剧人物,分别坐在人肩上)、“踩高跷”等,鱼龙灯舞,管弦乐奏,锣鼓鞭炮铳声震天动地,狂欢直至深夜。乡村人家则在家门口点篝火,尽情娱乐,并于篝火中留取火种,俗称“燃炬”。正月十八日夜,城内各境龙灯沿街荡舞,号称“龙洗街”。民国间渐废,仅存民间小规模神事娱乐活动。元宵之夜,有举办折枝诗唱,燃放焰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