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国色芬芳> 童养夫三十四(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童养夫三十四(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为了消灭盘踞云南的元朝势力,派手下傅友德、蓝玉等率30万大军,发起明平云南之战。在战乱中,年仅11岁的马和被明军俘虏,被阉割,在军中做秀童。后来,进入南京宫中,在14岁那年来到北平的燕王府。燕王朱棣见马和聪明、伶俐,便把马和留在身边,成为燕王的亲信,为了提高身边服务亲随的文化水平,朱棣不仅挑选学识丰富的官员到府中授课,而且还让他们随意府中的大量藏书。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的马和很快便成了学识渊博的人。

  由于马和身材魁梧,知识丰富,思维敏捷,出色地完成燕王委派他的使命,得到朱棣的器重,“内侍中无出其右“,尤其是在帮助朱棣登基称帝的过程中,马和立下大功,更为朱棣所赏识。

  在靖难之役中,马和在河北郑州(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另一说为“燕京郑村坝“,今日北京东坝村)立下赫赫战功。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

  在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初一,朱棣以赐姓授职的方式表达他对有功之臣封赏与恩宠时,马和被赐姓“郑“,从此便改称为“郑和“。同时,升迁为内官监太监,相当于正四品官员。史称三宝太监。

  郑和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具有军事指挥才能。郑和少年时就在明军中服役,在明军中长大,后转入燕王府侍候朱棣。郑和成年后,经受了战火考验,跟着朱棣参加“靖难之役“,出生入死,转战南北,经历数次重大战役,具有实战经验。为此,朱棣皇帝才授予郑和“钦差总兵太监“军衔,将二万余名官兵交给郑和指挥。郑和下西洋中的几次军事行动也证明了郑和的军事指挥才能,确保了这几次军事行动的成功。

  第一次下西洋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1405年7月十一日)朱棣命正使郑和,副使王景弘率士兵二万八千余人出使西洋。1406年6月30日在爪哇三宝垄登陆,进行贸易。时西爪哇与东爪哇内战,西爪哇灭东爪哇,西爪哇兵杀郑和士兵170人,西王畏惧,献黄金6万两,补偿郑和死难士兵。

  随后到三佛齐旧港,时旧港广东侨领施进卿来报,海盗陈祖义凶横,郑和兴兵剿灭贼党五千多人,烧贼船十艘,获贼船五艘,生擒海盗陈祖义等三贼首。

  郑和船队后到过苏门答腊、满刺加、锡兰、古里等国家。在古里赐其王国王诰命银印,并起建碑亭,立石碑“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嗥同风,刻石于兹,永示万世“。

  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十月二日)回国,押陈祖义等献上,陈祖义等被问斩。施进卿被封为旧港宣慰使。旧港擒贼有功将士获赏:指挥官钞一百锭,彩币四表里,千户钞八十锭,彩币三表里,百户钞六十锭,彩币二表里;医士,番火长钞五十锭,彩币一表里,锦布三匹。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