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是我国国宝,莆田是武术之乡,自唐代武则天首开武考以来,莆田共中全国级武状元12人,武进士307名,有22人任过兵部尚书。南少林寺是南拳的发祥地,也是东南沿海武术活动中心,南少林的“佛家拳“、“安海拳“、“一指禅“等名扬大江南北,远播日本、东南亚。1990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五届南少林传统拳术大赛。各路拳师表演51种不同的拳械,110多个套路,并首次发现了新的拳种“佛祖拳“。习武有上自88岁的长者,下至5岁的孩童,反映了南少林故乡的武术遗风。
南少林寺原名林泉院,始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公元557年)。林泉院的习武之风,缘起于唐初,传说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辅公部将路得才聚众东南沿海沦为强盗,夜集明散,弄得民不聊生。唐太宗命已敕封为大将军的少林寺方丈昙宗率僧兵惩治海盗。昙宗派十三棍僧之一的道广和尚和僧广、僧满三人带五百僧兵入闽平暴。他们在当地收下不少禅宗弟子,沿海人民挽留这些救难的活菩萨。道广也感到盛情难却,就回嵩山少林祖庭禀告昙宗方丈,昙宗方丈送一首偈语让其在福建找一处同嵩山九顶莲花山相似的地方建一座南少林寺:一则示不忘祖庭;二则在沿海传播大乘禅宗。偈语是“傍海平盗日月久,九莲山下有宿头;南北少林同一寺,大乘禅在心中留“。
该寺所在的林山村周围有九座山围成一圈,形如九瓣莲花,寺院就坐落在花心的位置上,因此名为九莲山少林寺,俗称南少林寺。南少林寺在反清复明斗争中与天地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南少林寺武僧所具有的强烈泊疾恶如仇、除暴安良的忠义精神,曾受到民众的推崇。在反清复明斗争中,南少林寺被清兵所焚毁,由于清廷的舆论封锁,这一段悲壮的历史鲜为人知,只是在民间悄悄流传。“寺因武显,武以寺名“,南少林寺是南拳的发祥地,当时此寺习练少林南拳武风极盛,并广泛流传民间。
去过北少林的人知道,嵩山少林寺北靠五乳峰,寺前有条小溪(少溪河)自右向左流过。河对面为少室山,寺右侧有塔林,右前方有“卧佛山“,左前方为九顶莲花寨。林山的林泉院,它背靠祖(朱)山等几个小山头,院前也有一条小溪从右向左流过(现为护寺河)。院右侧有塔群(今为塔里,塔西自然村),寺院右前方也有一座“卧佛山“(当地叫它为弥勒献图山、石面桶),寺院左前方有九叶莲花峰。
在林泉院遗址上重建的南少林寺四周山头海拔在600米左右,最高峰为北部的祖山(又称朱山,与明亡后天地会拥戴的反清复明精神领袖朱太子有关),高642.1米,西部大舞寨600.2米,东部山头尾576.6米,南部斜仑595.5米,紫霄峰559米,南少林寺对面巨岩“石面桶“(卧佛山)576.6米。站在朱山半山腰,可以数得出九个山头恰似莲花,故乾隆莆田县志称为“九莲峰“。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