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英:颙琰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五代皇帝,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他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从颙琰个人来说,他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他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虽有一定认识,但内部危机正在日趋严重的封建的古老国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对付外来侵略者,此后只能沿着衰败的道路滑下去。
陈连营:嘉庆的守成思想既是时代造就的,它又对当时及以后的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思想无疑是消极的。
李国荣:嘉庆皇帝城府很深,他知道只要太上皇乾隆还活着,就动不了和珅,而且和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左右乾隆的旨意,弄不好反而于己不利,所以他韬光养晦,事事顺从太上皇,不发表自己的见解,政事不做任何更张。
张玉芬:由于清代社会各种矛盾更趋激化,社会积弊日深,致使嘉庆帝的改革并未能解决各种社会弊端。
牛创平:为什么能够发生和珅这样的案件……与乾隆时的许多制度、政策、社会和政府机制的严重弊端有关。而嘉庆与他的父亲一样,并未能认识这些缺陷,而使得这些弊端又在另外的一些人身上或其他的事情上不断发生,这正是历史上一个值得深思研究的问题。
卢经:嘉庆的策略当时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从根本上讲,诛杀一个和珅,是无法解决封建专制统治制度的一切弊端的。
清史学家朱诚如:综览嘉庆一朝政务之得失,从全局看,嘉庆在处理清王朝当时面临的两大社会问题时,没有抓住问题症结之所在并倾全力加以解决。
崔瑞德《剑桥中国晚清史》:嘉庆及道光两朝的改革的第二个特点,是大肆宣扬减少宫廷浪费和重大消耗的节约开支活动。嘉庆帝终止了豪华的南方巡游的传统,而这正是他父亲的统治的一个标志。他想通过官方政策和以身作则来放慢中央国库资财流出的速度,来改变贵族和官场成员中泛滥的懒散生活方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停止了边疆省份省级官员的每年贡奉,皇袍也被人颂扬地说上面打了补丁。可是,这些改变不论在京师地区的满洲贵族身上或在各省的官员中都没有取得持久的效果;在给乾隆皇帝服满国丧之后这些变革便遭到了顽强而成功的抵制。
人际关系
父母
父亲: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母亲: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后妃
皇后
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道光帝生母,嘉庆帝原配,嘉庆二年(1797年)二月初七日去世。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初为侧福晋,后封为贵妃、皇贵妃,嘉庆四年立为皇后。道光帝继位后尊为恭慈皇太后,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1850年1月23日)去世,终年七十四岁。
皇贵妃
和裕皇贵妃,刘佳氏,初为格格,后封为諴妃、諴贵妃,道光帝继位后尊为諴禧皇贵妃。道光十三年(1834年)十二月十八日去世。尊谥和裕皇贵妃。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