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明:朕不是昏君> 一百九十二章 军衔制度的充分利用(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一百九十二章 军衔制度的充分利用(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两院大佬被朱由校的话雷的五荤七素,可他还不罢休,继续吐槽道:“还有你们嘴里那仁宣之治,切!放弃奴儿干都司,放弃安南,这种遗祸子孙的事,亏他们怎么想的,要是奴儿干都司还在,哪有野猪皮的事……”

  “皇上!”

  袁可立终于忍不住了,大声叫着阻止他继续,埋怨的瞪他一眼道:“太祖、成祖连年征战,国库已经空了,宣宗那是没办法,只能壮士断腕,再说事情都过去两百年了,说这些无益,还是回到原话题吧。”

  明白老头是为自己好,毕竟自己是燕王系子孙,质疑祖宗会被人非议的,他这才停住嘴。

  “咱们现在的九边重镇,比开国时后撤了一大步,龟缩在长城以内,看似防守严密,但久守必失的道理大家都知道……”

  这道理大家都明白,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

  朱由校见大家点头,满意的继续道:“再说就算是防守,大家也知道守城决不能困守城中,必须在城外建寨,互相呼应才能守的长久。”

  “皇上此话是没错,可那是守孤城时的办法,长城不一样啊。”

  黄立极张口反驳道,别看他是文臣,可也读过兵书,钻研过战阵,大明朝可不止袁可立、孙承宗几个文武双全。

  明末其实不少文臣,在军事上都有相当的才华,卢象升、孙传庭、洪承畴何尝不是文臣。

  更有范景文勤王时,所练之兵秋毫无犯,在北京城下救了多少百姓。

  方孔照担任湖广巡抚时,对上李自成、张献忠八战八捷,解职在家乡时,恰好遇到桐城事变,也是他凭借家丁仆役平定叛乱。

  从这可以看出,明朝的士大夫其实很注重军事素养,因为文人领兵的原因,只要是有理想抱负的人,都不希望自己有一天上战场,拖了将士们的后腿。

  当然,纸上谈兵更多,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毕竟文人很少有机会上战场,缺乏战争经验。

  但不等于说他们对兵书战策不了解,黄立极就没上过战场,但他读了不少兵书,对于守城的方法还是知道的。

  古代守城决不能困守城中,除非敌人兵力几倍于己,那样的情况只能死守,等待友军救援。

  否则就必须在城外建立寨子,倚城而建,威慑敌方攻城时被己方攻击后背。

  还有就是在城外的寨子,随时可以出击,不像在城中,要出击不仅麻烦,还容易被敌军发现,且容易开城门时被趁势冲进来。

  而长城却不是单独的一座城池,可以互相支援,也可以在其他出口出击,绕到敌军背后攻击。

  因此黄立极这话道理上是没错的,只是他的确在军事上是菜鸟,才会说出这话。

  朱由校当即就反驳道:“长城绵延万里为何咱们还要分段防守,黄卿恐怕没去现场勘查过,你可知那一段段城墙其实无法驻军,只有隔一段才有兵站,而且在崇山峻岭中的城墙,基本上只有少量士卒负责巡逻,不可能聚起大军出击。”

  黄立极这才知道自己摆了个大乌龙,孙承宗圆场道:“皇上一定要重建东胜卫,也不是不可以,只是现在条件不成熟,还是等等吧。”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