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附院消化内科,谭小蓉和同事何莉娟,可以说是闺蜜。何莉娟毕业于一所普通的医科院校,SD省的荷城医学院,毕业当年考验一志愿BK大学医学院落榜调剂到了津海医科大学,据说当年消化内科的教授们看到她三百八十四的初试成绩真的是两眼冒金光。读研之后,老师们也是很耐心,普通院校出来的她也是有许多不足,不过她的踏实单纯也是打动了老师们,有些难点真的是一点一点地教。莉娟比蓉蓉年长一岁,不过因为莉娟读书期间生了孩子两人也是同一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为了留院,莉娟选择了毕业那年就本校读博,博士毕业那年蓉蓉选择了出国,算是同门师姐妹,莉娟也是开车送她到了海河国际机场。
蓉蓉刚回国的时候,总有些许说法,相比于职称晋升,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的聘任在许多大医院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已经通过晋升的莉娟好不容易熬到了老教授退休可以聘副主任医师,结果来了一个海归。恰逢二零二零年谭小蓉晋升主任医师后同一年何莉娟熬了四年终于被聘为副主任医师,这种说法甚嚣尘上,不过无论是莉娟还是蓉蓉,都看得很淡,丝毫不影响两个人一起吃饭,一起讨论病例,甚至是一起逛街一起喝咖啡。
聘任之事,莉娟看得挺淡,算是靠读书走出来的孩子,千军万马独木桥,过了省一本线五十分也是勉勉强强来了一所普通的医学院的临床医学系。五年本科真的就想再冲一冲,因为她不想回县城医院或是小镇诊所,黄河边上的小城绝对谈不上富裕,那年新校区(本部)迁到了海滨城市东莱,大五第一次到新校区拿毕业证,听到飞机轰鸣声抬头看,那真的是她第一次看到飞机。她还有个弟弟,读书一般,不过去了AP玉兰(总)队,也很争气,拼命地练,五年后提了指挥员,三十五岁转岗到了玉兰市S局,和老家许多父母一样,儿子在哪儿,他们就想在哪儿,总觉得踏实,孙子出生的时候已经戒酒多年的父亲喝得大醉差点进医院急诊,去年小孙女出生二老直接去市中心老字号给儿媳买了一个金手镯。当然,弟弟弟媳生活得挺开心,和长辈们关系都挺融洽,做姐姐的,自然也是为弟弟开心。
研一那年认识了程子翔,觉得这大哥除了比自己年长五岁有些“憨憨的”,其他一切都挺好。第一次吃饭就在小吃街,他买了两个煎饼果子,怕她吃不习惯,又给她买了一个杂粮煎饼,加了烤肠。结婚后一年,女儿程希璇出生,最初她还有些紧张,握着程子翔的手不放,结果婆婆抱着孙女笑得很开心,她真的能感受到婆婆的那种喜悦。后来程子翔受伤痊愈,各种荣誉纷至沓来,尽管不再上一线,级别(待遇)三年提两级,莉娟也是开始内心直犯嘀咕,时不时“自嘲”人老珠黄了。只是老程还是一如既往休假按时回家,她记不住自己的生日她家程哥总是不会忘,她嘴上说着不想过结婚纪念日不过这几年的纪念日程哥也是变着法子给她送礼物,谈不上贵重,但是不重样,总让她感觉内心发软甚至发酥。总觉得如今的一切,都是特别好的安排,什么职称这些,晚两年早两年的,自然也看得挺淡。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