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在岭海的那些日子,小蓉、小莲推着还在婴儿车里的小晗走在还有些老旧的小镇街道,总是感觉氛围有一些怪,后来三姐妹也是明白了,正是这种氛围,让父母下定了决心带着三姐妹到榕海闯一闯。租来的三十平米的小房子里,父母数着忙了一个月转的钱,整整八百元,那时是八十年代末,感觉一招成为有钱人,那时给大女儿二女儿买了进口水果糖,不仅糖很甜,每颗糖上,都有一层晶莹的糖粉,罐子也很好看,图像是Disney的卡通人物。因为晗晗那时才一岁多,父母也是给她买了磨牙小饼干稍微。年长一点,父母换了一个大一点的房子,虽然也是租的,不过有了独立的厨房和卫浴。一年的努力,成了万元户,不过三姐妹也是发现父母回家越来越晚,有时还要出差,一出差就是两周。
父母一开始就是批发小商品和海鲜干货,后来有了一些资金,办起了商店,后来就是连锁店。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开始做餐饮,其中航空餐饮一直和榕海航空合作,有段时间生意不好做,赚不了什么大钱,不过家里的生活也是越来越好,九十年代末的时候公司账上就有流动资金一千万,夫妻俩办公司,要求不多,必须要做的事儿一件也不能少,不能做的事情碰坚决不能碰,可做可不做的事儿,自己看着办。
九十年代初,父母开创的小公司与滨南省许多中小企业一起组队参加了外援项目,去了中东,然后,就是全球都知道的事儿,过了好几年,父母才和三个女儿说,当时真的很害怕,连遗书都写好了。本来想着多赚点钱让家里生活好一些,好不容易参与了这个项目,结果怕是要留在这儿了。焦急地在少数还有航班的国际机场打地铺,迎来了首批三架Boeing747,载旗航司,公司总裁也亲自驾机,近四十飞行架次,都是动用了当时还为数不多的宽体客机Boeing747与Boeing767,后来父母对三个女儿说,飞机降落贝市国际机场(后来的贝市A国际机场)的那一刻,夫妻俩和机上的许多乘客一样,真的是忍不住哭,那种激动,那种感动,至今老两口都不会忘。后来老两口外出坐飞机,除了和公司有合作关系的榕海航空,两位老人是偏爱载旗航司。
本世纪初开始,公司算是开始业绩起飞,到了老两口退休前,市值达到了百亿,在榕海这座城市,不算大企业,也谈不上利润丰富,不过在业内,口碑不错。从公司创办开始,前前后后的捐款也是要用亿来算。九十年代中期靠着做餐饮赚的钱买了一套别墅,除了每个卧室和书房买了空调,买了三部彩电,其他就是买了一些模型,别的邻居开大奔皇冠,而老谭家的桑塔纳开了也有八年。后来二女儿小莲本科毕业去了岭海省BP局,三女儿小晗去了津海消防局,父母每次看到消防员与BP队员,总是感觉就像看到自己的两个女儿一样,每年八月,总会去榕海市S局(至二零一七年包括两万七千多名PO、四千多名消防队员、一千六百名BP队员)慰问,每次都是几百万元,后来退居二线了,也是希望公司能把这个传统继承下去,榕海的消防救援系统以及榕海市S局,对两位老人,也是有深深的敬意。
前些年,父母也是每年半年在屿霖半年在津海,不过二零二零年开始,两位老人也是基本上一直在屿霖帮助小莲一家照顾两个孩子。在三个女儿心中,父母在生活上最大的消费,可能就是买了三套房子,屿霖一套,屿霖一套,津海一套。
快七年前,榕海国际机场油库大火,滨南省消防局、岭海省消防局近三千二百名消防队员(榕海消防局两千两百名消防队员)在一线扑救了一百小时,每到饭店,老谭的公司都会把几千份新做的盒饭送上救援一线。面对感谢,老谭就说,自己的三女儿也是消防员,就当是做父母的,给孩子做饭了,好久没见女儿了,也不知女儿现在喜欢吃什么……
三个女儿,对于父母,也是很感恩,尽管那些年父母为了做生意很少陪伴她们,读书期间,父母对于学业上的花费,基本上眼都不眨一下,后来三个女儿高考填志愿,父母虽然都说希望她们有一位填报金融,内心希望她们中有一位能继承家业,不过最后面对三分异曲同工之妙的志愿,父母也只是笑笑。后来父母在津海和屿霖相继买了一套房子,既是希望能离女儿近一些,当然,也是觉得应该给女儿独立的空间。当然了,面对父母,还是有许多愧疚,毕竟,真的是陪父母太少,即便是这些年生活在一座城市的小莲,也是和父母见面不多,实话实说,夫妇俩和双方老人相处的时间,还不及两个孩子和老人们相处时间的零头……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