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南宋一统> 第311章 天下一统 5(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311章 天下一统 5(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而金币银币也因为这次交钞的兑现而迅速被百姓们所接受,金币和银币印制得非常精美,边上还有花纹,一枚金币相当于六枚银币,而一枚银币可以兑现一千枚小铜钱。当然,朝廷做的这些金币和银币并不是十足金银,在里面渗了二成左右的其他杂质,但这是为了增强金银币的外观,同时,韩忠卫也不能免费付出劳动,他也得赚钱。虽然一枚银币也是一两,但如果你拿一两银子来换一枚银币,实际上就要吃点亏。别看只有二成左右,但是相比全国这么大的一个基数,就此一项,韩忠卫的进项就要上千万贯。

  而且,由于银行是朝廷办的,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地,对于异地取款,实在是太方便了。虽然这得付一定的费用,可相比安全性,异地取款的方便性完全抵销掉了那点手续费。

  银行是个新生事物,老百姓的想法,钱还是存在家里最放心。但对于商人来说,钱存到银行就要方便得多。首先,他们无需再在家里养那么多家丁来防盗,也不用日夜担心自己的钱财,搞得晚上经常连觉都睡不安稳。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的大宗进货出货,款项完全可以银行办理,无需再像过去那样,这大大的增加了他们的安全性和提高了效率。

  而且银行还有一个任何钱庄都没有新功能,贷款原来的钱庄虽然也有借贷的业务,但那基本上相当于放印子钱。而银行的贷款则不成,利息非常合理,年息也不过百分之五左右。只要你能提供担保,银行就会把商人所急需的资金借给他们,让他们周转。

  存款付息,贷款轻息,这两条,基本上就让其他的钱庄没有了生存的根本。虽然他们也可以像银行那样存款付息,也提供贷款。但新成立的各省市县的工商局却不一定会同意啊。工商局的职责韩忠卫主要定了两条:管理商业,为商人和工匠提供服务。工商局就还担当了劳动裁判的任务,店铺的伙计作坊的工匠,有什么麻烦,都可以向工商局告状。

  等到货币的改革进行得差不多的时候,韩忠卫就准备大修基础设施,水利防洪官道这都是要大力发展的。而这些基础建设,又会大大拉动全国的经济。

  另外就是教育,韩忠卫规定,每个乡都必须要有一所官办的学府,每个省要有有一所大学。这所大学除了诸子百家外,还要教授农工艺匠等技艺,大力推行农业改革,让知识不再只为官员服务,也要为技术革新发挥作用。

  在这方面,宋国一直就走在最前面,但是宋国的工匠,社会地位并不高,甚至手艺精湛的工匠也只能混个温饱。因此,在韩忠卫的建议下,大量优秀的宋国工匠被派到中原之地。在这里,他们除了要为各个作坊提供技术革新外,还要去大学传授技艺。

  当然,要把自己的技术无偿的传授给别人,很多人还是想不通的。因此,韩忠卫在赏赐上面并没有吝啬,到大学任教的精湛技师和工匠,可以任命为正六品的官员,每个月的俸禄也比同级官员要高出三倍。同时,只要他们愿意,家人可以都迁来,每个人都可以安排工作和住房。

  士农工商,工匠的地位原来比农民还不如,但是现在有那么些工匠,他们可以贵为六品官员,在大学里什么事也不用干,只需要每天上两个时辰的课,就能得到丰厚的俸禄,这样的好事不要说他们没有想到,恐怕亘古至今,连听都没有听说过啊。

  基础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手,而原来军中那些不被韩忠卫看好的军队就因此而被裁减下来,成为了支支的筑路队。金国的土地要比西夏大得多,全国的官道如果加起来,至少在五万里以上,比西夏多了十倍不止。因此,基础建设可以保证让金国在三年之内无需担心经济方面。

  金国的改革因为基础建设而暂时告一段落,而接下来就是西夏。有了金国成功的经济,西夏中兴府的李遵顼很是配合,韩忠卫能兵不血刃的解决大金王朝,如果李遵顼还有什么想法的话,那他就是寿星公上吊,自寻死路。

  对于西夏的李家,韩忠卫的处理也比完颜家庭要轻微得多,首先,所有皇亲国戚的财物都可以保留,甚至他们之中有能力者,也能继续留下来为朝廷效力。当然,这个朝廷很快交不再是西夏的朝廷,而是西夏与金国联合在一起的朝廷。

  其次,李家皇族也没有被圈禁,他们可以任意选择一个地方作为居住地,但前提是都要暂时离开中兴府,三年之后,他们才能迁回来。到时,除了皇宫之外,其他的任何财产都还是他们的,包括店铺宅院等。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