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大夫给蜂子上好护板之后,疼痛便慢慢地降低了,他注意力也从腰部的巨痛中恢复过来。听力开始恢复,她听到南京城郊密密麻麻的枪炮声,正由远及近,向南京城压迫而来。以蜂子的听力,他很快就判明,周边作战的军力双放投入超过5万人,当近十万人用枪来对射,会有又壮观。
自1937年7月7日始,蜂子经历卢沟桥事变,到今天已经整整半年有,这半年来,天天都在身处前线,多数情况都在准肉搏战的战场环境之中。半年的战场经验,使他对战场的枪炮声音格外的敏感。才上战场的时候,他听对身边的爆炸声留意多些,等习惯这种身边的爆炸音之后,他又对弹道的破空音,子弹的出膛音,炮弹的出膛音有了兴趣,以他对声音的敏感程度,多数情况下,他会很快断定这是什么枪炮?离自己的距离有多远?方位是多少?双手射手的老练程度,射击精度等都有准确地判断。
不用太细心地听,他也敏锐地感觉到,南京保卫战中,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是无法抵御日军的冲击,这么多的败军一旦涌入南京地区,怕会让书面更加混乱,南京城危在旦夕了。
想到这里,他对老者说:“老先生,我感谢你的救命之恩,路上那么多的受伤者,你单单把我就下来,还送我在你的府邸疗伤,在下感恩不尽。”
那老者说:“说哪里话?人和人相遇就是一个‘缘’字,我前几日回老家去拉些粮食进城,在路边老远就看到了你,起先啊,我也没有起恻隐之心,我路过你身边的时候你喊了一嗓子,让我的恻隐之心,一下子就起来了。”
蜂子茫然地望着老者,他当然不知道自己,喊的那一嗓子是什么?
老者对他说:“你喊了一句《诗经》里的话,‘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我一听啊!就能听出来,你这是在惦记什么啊,在你残存的记忆里,你在惦记着车,惦记着一个月能有多次的捷报,不愿老听到一些失败的消息。”
老者的一番话,说得林炳坤泪流满面,是啊!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自己和徐大佑,方明一起坐的车,这车,是我们离散前的唯一记忆。但他们两个,今天,踪影皆无。穿上军装,成为军人,却不能够,抵外辱,安民心。自卢沟桥事变以来,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战斗,但一败再败,中国军队总在重复着相似的失败。这便是这半年来,压在林炳坤身上的一块石头。
老者让他独自一人多休息,就去忙自己的事情,临走还嘱咐不要多想,来到这儿就是自己的家。
枪声越来越急迫了,
林炳坤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他大声地叫,李老先生,李老先生,李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