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啊怎么都回来了?”王英十分心疼地打量着儿子被包得像个西瓜的脑袋旋即怨毒地看了他大伯一家子。
被唤作建国的青年含含糊糊地应了声,“没事没流太多血,卫生队包扎了下就行了。妈您别瞎操心了。”
“怎么不去医院?”
“医院多贵啊!”青年也有些心疼地看了眼自己母亲瘦弱晃荡在碎花褂子的身躯小声嘀咕了句:“咱都小老百姓,哪里有那个闲钱贵命去医院?皮外伤,不碍事儿。”
王英知道儿子倔强又孝顺便也不多问了。
一间不大的堂屋沙发、沙发把子、椅子、小矮凳子上都坐满了人。这家人在开家庭会议。
这回穿越醒来的时候方晴岚发现自己躺在一张单人木板床上。没有雕花、没有帘子只是一张普普通通的硬板床上面铺着那种染着蝴蝶戏月季花图案的床单。小床靠着墙,旁边是一张破旧的木桌却收拾得干干净净。桌子上整整齐齐摆着一排书,有的是复习参考资料。
她随手拿过一本代数翻开一看,差点背过气去:1985年第一版印刷。这回系统之神是把她往后送了送,直接送到这个年代来了!
百废待兴改革开放这些词一下子钻进了方晴岚的脑海里。她是从末世来的80年代只存在于她的历史课本中并没有亲身经历过。只记得那是一个似乎非常美好的年代虽然生活还不是那么富裕可已经走过了最艰苦的时期,开始往上走了。
这个时期也成为了后期很多富商起步的时期,因为遍地是机遇,就看你有没有脑子,有没有胆子,有没有眼光。
崭新包好的课本封面上用娟秀的字体写着名字:高一5班,方琴兰。这回的原主竟然与自己名字音同字不同。从原主的记忆中,方晴岚得知,这位小方姑娘本来成绩不错,后因家中亲戚怂恿,中途辍学,到了一家小饭馆里做服务员。后为了给父亲治病,嫁给了一个大自己十几岁的个体户。个体户从农村发家,带有保守的重男轻女观念。偏偏又在计划生育严查时期,小方姑娘头胎生了一个女儿,个体户就不乐意了,非要她再生一个。
于是一边被罚,一边东躲西藏。个体户攒的那点钱也被罚差不多了,可是还是一连生了三个女儿。终于在生第四个孩子之后,小方姑娘月子里落下了病,很早就撒手人寰了。结束了短暂而遗憾的一生。
小方姑娘非常渴望能重新走进校园,去圆她的大学梦,然后去工作,自由选择婚姻。在后世或者说在那个年代看起来也不那么遥不可及的生活,到了小方这里,却只能用青春来缅怀。
方晴岚非常惋惜这个小方姑娘,愿意尽全力帮她过上一个精彩的人生。合上代数书,她便是方琴兰了。
思绪回到小小的客厅中。爷爷老方抽着旱烟袋,让本来就不大的客厅弥漫着一股子烟草味,十分呛人。
“咳咳!”三妹秋兰不满地咳嗽了几声,用手散了散烟,“爷爷,您少抽点儿吧!”
“出去!女孩子家家的,爷爷也轮得到你来多嘴?”方父沉着脸训斥了小女儿一句,虽然他也不赞成父亲在屋子里抽烟,可是当着大哥和老三家、四妹家的面,他也不好偏心。
秋兰被呵斥了,眼睛里包了眼泪,想走又怕自己走后,这屋子里开的家庭会议会做出一些令人不满意的决定。于是撇了撇嘴,朝二姐琴兰身后缩了缩。
方琴兰善意地看了秋兰一眼,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
大伯终于忍不住开了口,“爸,到底这职给谁顶,您倒是说句话呀!”
“是啊。”三叔也在一旁帮腔着,边打量了头破血流的建国一眼,“您要是早点把决定做了,建刚建国两个大侄子,也不至于争成这副样子。”
建国一听,顿时血气方刚地站了起来,“那是我要去争的吗?是爷爷要把位子给我,大堂哥、二堂哥把我给打了。”
方父忙喝道:“行了行了,你少说两句。你两个堂哥也不是故意的。”
“什么叫不是……”建国更觉得委屈,却也知道自己父亲的性格,在大伯和三叔等兄弟面前,一向好面子又懦弱。
大伯母是个身材微胖又不高的女人,看起来和蔼,实则眼睛里透着精明,道:“这自古以来都是传给长子,祖宗流传下来的规矩肯定是没错的。什么都有个先来后到不是?”
照这么说,老三家是肯定没戏了。三叔却并不甘心,“那爸还从小就喜欢建国呢。建国人也能干,力气又大,将来做了车间主任,肯定是一把好手。年年拿劳动楷模。”
这时一直抽着旱烟的方长顺终于开了口,他嘬了一口烟,道:“你们妈走得早,以后我肯定要由你们照顾。要我说,要么要顶职,要么要房子,要么要地。你们自己选。”
老爷子话一出口,众人就缄默不语了。这个年代,能进大国企工厂做事,那可是铁饭碗子!尤其是钢铁厂,那拿的工资可比有些局机关科员拿的死工资都多。那些工厂车间里的漂亮姑娘全都头昂得高高的,她们的眼睛从来不会往穷教书的身上瞟,她们更愿意找本厂的,最好父子都是工厂的,将来再生个孩子,也在工厂。祖孙三代都是铁饭碗。
而这顶职,据说这是最后一批机会了,以后就没有了。南方有些城市已经开始实行了,这可是最后男难得的机会呀!那老大家的听说爷爷私底下想把机会给建国,能不大打出手么?
可方琴兰却知道,要不了几年,这些工厂就会面临国企改制的局面,数万工人都会下岗。有些人敢拼,就去下海,也许会成为老板可更多的下岗工人,没有了手艺,又只会干工厂里的那些活儿,很难再就业。他们就成为了时代的遗忘者。
爷爷口中的房子,是一处他住的老房子。照爷爷的意思,他以后身子骨不行了,是要轮流住在儿女家照顾的。那个年代社会保障还不完善,也不兴住养老院。所有有儿有女的一般都轮流在儿女家住。那老房子就会面临着留给谁的问题。
方琴兰知道,那小院子是老四合院中的一个角落,在京州城郊老胡同中。破破烂烂的,拢共三间屋子,一间小厨房,还是和对门人家共用的一个家天,公共厕所。父亲是教书的,母亲在供销社,单位给分了筒子楼宿舍。自己一家窝在这里,虽然不大,可也是小楼房。估摸着谁家都不愿意要爷爷那老房子。
可她却从那个年代的历史中知道,再过一二十年,那院子将会成为文物级别的无价之宝。以前看过一篇旧闻,说有人年轻时候卖了那院子去移民澳洲,辛辛苦苦站稳脚跟回来,发现自己以前贱卖的院子已经值2个亿。
至于乡下的地,众人就更不想要了。现在谁都在城里有了单位,谁还想去管乡下的地啊?
可又有谁知道再过些年,部分农田一旦被征用盖房子,那简直就是寸土寸金。谁能想到京州的城市版图会一圈一圈向外扩?
她知道这些,可该怎么说服父母,去放弃眼前的“肥肉”、去要那短时间内看不到收益的东西呢?
爷爷发了话,“都散了,回去想想吧,想好了过两天来跟我说。”
一大家子人终于在这小客厅里散了,片刻后,方琴兰才有了喘气的功夫。
临走时,小姑阴阳怪气地笑道:“听说这琴子考上了京州师范附属中学,二哥二嫂也真是手头宽裕。不然怎么供了一个又一个高中生呢?要我说读书再多也要嫁人,还不如上个中专算了。我们隔壁邻居家秀芳,当了护士,一家子住医院都能用得照顾呢。”
方琴兰心里一怔,怎么突然把矛头指向了她?是了,刚才爷爷分东西时,因为小姑是出嫁女,丝毫没有考虑到小姑。小姑心里这会儿正不平衡呢,而自己恰好就做了可怜的炮灰。
王英护着女儿,尴尬地笑笑道:“我们琴子学习好,师大附中是重点中学,能培养大学生呢。不上可惜了。”
方琴兰也对小姑笑笑道:“小姑,你放心。琴子以后是要考医学院的,到时候出来不论分配到哪家医院,小姑以后得什么病住院我都给小姑照顾好。不比护士强?”
小姑冷哼一声,“果然文化人,就是嘴厉害。以后当心嫁不出去。”说着一扭腰走了。
王英叹了口气。“琴子,你也顾及些长辈的面子。这也就是你爸爸出门送你爷爷了,不然给他听见,肯定没你好果子吃。”
“知道了。”方琴兰的声音小了下去,却并不真心听。像小姑这种人,就是典型的家庭搅屎棍子。你要顺着她的心思,她会认为你好欺负。以后时不时给你难堪。
不过她这会儿的心思却并不在这里,而是在想,如何说服父母放弃儿子进工厂的机会,选择房子或者地。
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个事儿,归根结底是要给大哥的,还得说服大哥!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