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宋歌行> 三十六章 未雨绸缪提建议(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三十六章 未雨绸缪提建议(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国子博士许元?好像有点印象……”

  还被禁足在宫中的赵昉,现在每天除了读书习武外,就只能看邸报和报纸来消磨时间了。

  这天看到邸报中一则消息,说是范仲淹举荐国子博士许元,办理漕运事宜,不禁嘀咕的思考起来。

  现在是庆历三年五月,随着摊丁入亩的推行,春耕已经完成,可去年留下的烂账太多,今年汴京城里竟然没粮了。

  这可把朝廷上下急坏了,大宋不是没粮,而是这几年漕运越来越糟糕,南方的大米滞留上不来。

  这次范仲淹就是针对这事,举荐许元总理漕运的。

  原本这很正常,但赵昉看着看着突然想起一件事来,那就是黄河水患,好像就在这几年会来一次大改道事件。

  “我想想哈……好像是庆历八年,澶州商胡埽地区发生决堤……对,就是这,想起来了。”

  黄河水患其实经常有,宋代很重视预防黄河决堤,因为京城就在黄河边上,可还是平均两三年来一次。

  虽然都没有发生大的灾难,但庆历八年这次却是后患无穷的一次。

  这一次的决堤其实也不大,但却造成黄河改道,分出两股入海,北流的一股流向大名府,从天津入海。

  东流的一股在山东,汇入梁山泊入海,由此拉开了黄河下游频繁改道的序幕,让北宋财政收到沉重的打击。

  “不行,必须未雨绸缪了。”

  想明白的赵昉一跃而起,引得侍候在他边上的韩雪诧异道:“大王怎么了?”

  “没事,我去一趟崇政殿找爹爹说事。”

  “去崇政殿!大王忘了禁足还没取消吗?”

  刚刚迈动小短腿的赵昉,被这话问的僵住,随即一咬牙道:“这事等不了,大不了回来再被罚呗。”

  说着雄赳赳气昂昂的向崇政殿而去,身后小美女满眼小星星的望着他背影。

  踏进崇政殿,赵祯诧异的问道:“不是说了吗,等包卿到任后你才能解禁,来这干嘛来了?”

  赵昉撇撇嘴,腹诽着黑老包真是磨蹭,这么久了还没到汴京城,根本不体谅人家远在广东,赶到河南要走多久。

  对着赵祯行礼后,看向在座的几位大臣:“我可不是来玩的,诸公可别误会哈。”

  这话说的大家笑起来,范仲淹问道:“大王有急事?那就说来听听。”

  “老范不厚道,哄孩子玩呢。”

  心中默念着不气,嘴上说道:“刚刚看邸报,范相公举荐许子春总理漕运,想到水运一事时,忽然想到治理黄河的几个点子,这才急着来这跟诸公交流,看看是否可行。”

  “治理黄河!这是大事呀,快说说。”

  听到是这事,大家也不矜持了,虽说眼下还在谈其他事,可还有什么事比治理黄河更重要的。

  这条华夏民族的母亲河,滋养抚育了几千年灿烂文明,同样也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历朝历代为了治水,不知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可还是只能听天由命,让君臣头疼,百姓受苦。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