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从夷陵掩护刘备撤退开始> 第六十三章 出征(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六十三章 出征(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两日后的清晨,成都西郊,一株大柳树下,周默同朗星说了好长时间的话,才眼含热泪,依依惜别。

  朗星、母亲由老穆护送,乘车南下,前往汉嘉郡旄牛部,周默则带张嶷骑快马一路北上,前往阆中。

  相比去年回乡,沿途路旁新修了许多驿站,很多崎岖的道路也修复平整。在诸葛亮的治理之下,蜀中的发展变化,处处可见。

  回到阆中,周默面见伯父周群,将事情来龙去脉说明,提出想要招募乡勇千人的想法。

  周群略加思索,马上表示了同意。不光同意,还多批了五百人。

  别看周群终日沉迷于谶纬星象,但他在政治上并不糊涂,他心里早就明白,因为周默的关系,他阆中周氏已经不同于一般的蜀中大族,而是与季汉政权牢牢绑定在一起。

  周默这孩子,是族中百年难遇的奇才,代表着全族未来的希望,把钱花在周默身上,绝对是最值得的一笔风险投资。

  周群为周默招募的这一千五百人乡勇,非同小可。

  巴人善战,自古闻名,当年刘邦出汉中与项羽争天下,便常以巴人为先锋,锐不可当。这一千五百人,都是精挑细选,身强力壮的青壮巴人男子,很多都是周家维持乡里秩序的私兵,接受过一定程度的军事训练。

  周默将其按照兵员的属地分作三营,分别为阆中营八百人,西充营三百人,南充营四百人。

  相比一般的军队,他们每什每伍都是同村,每屯都是同姓同乡,默契度和信任度具有天然的优势,作战遇到劣势也不容易崩溃。

  唯一的缺点是,他们乡土观念极重,只接受本地人的指挥。

  正好张嶷出身南充国大姓,紧邻阆中,仍在周家的势力范围之内,乡勇之中也有不少张姓子弟。

  张嶷当年孤身杀退山贼的英勇事迹,在本地乡间也是人人皆知。

  由周默作为统帅,张嶷为总指挥,他们是心服口服的。

  周默对这三营的期待极高,为他们重金购买好铁,打造了一批品质极佳的兵器和铠甲。又购买颜色统一的布匹以缝制常服、巾帻,以区别于一般的蜀汉军服。

  屯长以上,皆配全身鱼鳞铁甲,最低级的小卒也配有制式统一的护胸札甲。不同级别的军士之间,则主要通过胄冠的形制来区分。

  为应付南中地区山高林密的复杂地形,除了常见的环首刀、钩镰、剑等中短兵器外,周默还专门打造了一批长柄斧,组成一队斧兵,杀敌之余,还能用来砍树。

  所谓人靠衣装马靠鞍,军队也是如此。身穿制式统一的军服,手持森森如林的长戟,腰配寒光闪闪的环首刀,再齐声喊出震耳欲聋的口号,即便这支军队还从未上过战场,与那一般的县兵乡勇,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

  周默又来到琉璃作坊,找到了堂兄周巨。

  经过这几个月的实验,周巨已经造出了一小批通透度接近于之前做望远镜用的那种天然水晶的琉璃来。

  问题是,那批琉璃之所以通透,是因为用了一种从魏国商贩手中买来的特殊的碱土,这种碱土极为罕见,数量也不多,用光之后,周巨派人寻遍川中,也没有找到完全一样的。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