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重生的我没有格局> 328 没空(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328 没空(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五家埭农机培训中心这边的师父们,因为听说是张浩南学长老家的学员,于是为了拍马屁,就组织了三个老师傅带着机子北上,这笔钱也不是说拍马屁的钱,是王熙沟通好之后的农机展示,由安东县政府农业局出的。

  毕竟将来还要设置维修点的,所以也算是一鱼多吃。

  两班倒中的夜班,就是老师傅们掌舵,牛里岗村十几个生产队的队长,都是连夜跟着抢粮,头一次不用计较三五天后是不是要来一场雨。

  往年农忙,一场雨来得不尴不尬,你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

  收了没太阳不好翻晒,那直接等着发芽吧,一年白干;不收要是倒伏,粮食直接在田里霉烂都不稀奇。

  农机的重要性,就是可以抢天时。

  这时候多烧点柴油根本不是个事儿。

  于是这趟秋粮抢收,直接让牛里岗村都服了,不服不行。

  但这还不是村里人组织了一点土特产送往建康的最大动力,抢收,只能说是知道这世上干部还是有区别的,小年轻尽管吃了闷亏挨了打,但丁是丁卯是卯,没有牵连到别人头上,这是他器量大,农村人见识再浅,这点道理还是有的,服就是服,不嘴硬狡辩。

  真正让牛里岗村爽到的,是两样东西。

  一是那三辆跟过来的农机,还有三辆卡车,还是王熙担保,由牛里岗村租了下来,然后赚了一笔周围的收割费。

  跟沙城肯定是没法比,毕竟很多农户的劳动力外出之后,留守家里的老人孩子未必掏的出这点钱。

  所以上个月收割费,牛里岗村刨除开支,利润大概一万二挂点零。

  这钱可都是块儿八毛的票子一张张摞起来的,村里的老会计干了不知道多少年了,头一次让算盘忙活起来,激动得手指都在打颤。

  随后,就是两份合同,一份是外出务工技能培训,这份合同,王熙脑袋缠着绷带,一手茶缸一手粉笔,在村部的大晒场黑板前讲解。

  摆事实,讲道理。

  安东县外出务工的去哪里打工,打什么工,赚多少钱,住宿怎么样,伙食怎么样,环境怎么样。

  没有什么过度夸赞的地方,沙城的“地域歧视”会说,村办企业的各种不正规操作也会说,这些说完之后,就是谈钱。

  纱厂挡车工工资是多少,仓库装卸工工资又是多少,会开叉车能加多少钱,会认字母又有什么好处,这些都是王熙亲自跟着张浩南转悠过之后,才明白一线生产多么粗暴又复杂。

  此刻把一应好坏讲清楚了,再傻的人也不会听不懂,不知道权衡。

  种地一年可能倒贴,但打工运气好能趁个三五千过年,怎么选其实心里都有谱。

  王熙当然很想把老乡都塞进“沙城食品”,但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一个地方的招工都有配额,超额就停止,直到下一轮扩张才会跟着扩招。

  但基本上,随着沙城这光景的工业化进程正式进入爆发期,打工辛苦归辛苦,遭受到的待遇也可能会有不公,但总体而言,还是比种田强太多。

  为了进一步打消顾虑,王熙根据农业局的会议精神,以代表团的形式,在前往“沙城食品”考察过后,跟“沙城食品”签订了公司省内第一份大规模耕地租赁合同。

  总计一千五百亩的土地,由“沙城食品”承包。

  不过有两个附属条件,一是提供农村劳动力再就业的培训渠道,也就是提供农民技能培训上的支持。

  二是未来保证“失地农民”一户一工,也就是一个户头上,要保证有一个人能上工赚钱养家。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